近日,我區正在開展冬季為災區捐贈衣被的活動,市民們參與活動的熱情高漲,積極響應為災區人民送一份溫暖的號召。在這場愛心行動中,涌現出了許多的感人事跡。
天天來的阿姨
“ ‘天天來阿姨’今天又來了嗎?”“是的,今天她拿來兩袋衣服,全是她女兒的衣服,還有帽子、手套,都在八成新左右。”家住鳳凰小區的楊阿姨今年53歲,她被接受捐贈衣物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稱作“天天來阿姨”。顧名思義,她每天都要去捐贈處“報到”,大家開玩笑說:“她已經成了辦事處的編外人員了。”
自從在報上看到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捐出衣物幫助災民過冬的消息后,楊阿姨每天都要翻箱倒柜地尋找過冬衣物。不僅如此,她還發動家人一起參與,她的女兒、妹妹在她的動員下先后捐出了幾十件衣服,交由她統一捐出。楊阿姨說自己每天上班時就拎兩袋衣物出門,辦事處正好在單位附近倒是挺便利,F在家里還有好些壓箱底的衣服,估計要好些天才能全部捐完。
善舉感動他人
家住方東小區的張秀芳阿姨是名黨員,她是第一個到居委會捐衣的居民,當時她拎著大大小小好幾包衣物捐到了居委會。張阿姨告訴記者,她捐的衣服中有一件大衣挺新的,就是拉鏈壞了,小孩也不穿了,又舍不得扔掉,已經在家閑置了好幾個冬天了。“眼看冬天到了,居委會正好在發動為受災地區捐衣,所以這次想將大衣的拉鏈修好后再捐出去。”張秀芳如此想著,就將大衣拿到修拉鏈的攤頭上去修。一邊等,一邊和修拉鏈的師傅聊起天來,當對方得知她修好后要將衣服捐給災區時,修拉鏈的師傅只收了她成本價。
捐出45件新衣
受棉花、鴨絨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今年冬天的衣服價格普遍上漲,尤以棉衣、羽絨服類衣服價格上漲最明顯?墒侵猩街新飞嫌袀開服裝店的丁姓老板卻不在乎,在這次捐衣活動中一下子捐出了45件童裝羽絨服。丁老板表示,雖然自己只是經營小本買賣,沒有很高的收入,他聽說街道里正在組織為災區捐衣活動,就特意多進了一批童裝羽絨服捐掉,也算是為災區人民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吧。
軍帽寄托愛心
在方西居委收到的上百件居民捐的衣物中,有一頂綠色的軍帽格外引人注目。這頂軍帽還有一段故事呢。1950年的冬天,它的主人柏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戴著它和戰友們一起殺敵,保家衛國。60年后的今天,老伴陳胤阿姨將這頂頗具紀念意義的軍帽送到了居委會,說要捐給災區人民。陳胤阿姨動情地說,自從老伴過世后,這頂軍帽就一直收藏在家中的櫥柜里,每次看到它就仿佛又看到了老伴。這次居委會發動募捐,她猶豫一番后還是將它捐了出來。陳胤阿姨說:“放在家中它就只是個紀念品,但是送到災區就可以溫暖一個受凍的災民。我想老伴在天堂也會贊成我這樣做的。”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