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活力。”何勝友表示。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區將圍繞“聚焦、培育、轉型、提升”的主線,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創新實力、市場競爭力等。5年內,每年凈增中小企業2000戶,民營經濟稅收每年增長5%,每年吸納就業人員1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的一大亮點。目前,區有關部門正籌劃建立松江區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據透露,該平臺將能為企業提供培訓、孵化、商務、招商、融資等5個方面的服務功能,企業所需的一攬子服務,都可以在平臺上找到。其中,邊角料交易中心已基本成形,計劃今年上半年開張,進出口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也在積極籌備中。
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目前,我區形成了2億財政擔保資金、7家小額貸款公司、23家銀行、融資性擔保公司、集合票據、培育上市的六大渠道。
外資利用更注重“引智”
日前,日本第二大軸承廠恩梯恩公司簽下協議,將其研發總部落戶松江工業區,至此,我區外資研發中心、總部的數量達到21家。隨著全球經濟進入“再平衡”、“再工業化”的進程,“十二五”期間,我區利用外資,也將從單純的“引資” “引資”“引智”轉向 與 結合。
根據規劃,今后我區引進外資重點將向二產中的“7+2”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傾斜,其中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占利用外資總量的比重達到四分之一以上。同時,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在5年內計劃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0家左右,引進投資性公司五六家,外資研發中心10家左右,形成利用外資的新優勢。
生產性服務業“二帶”分布
在聚焦“7+2”主導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區還將在“十二五”期間著力將產業鏈條向第三產業延伸,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布局上形成城區周邊帶+滬松公路沿線的“二帶”分布形態,推進產城融合、產業融合。
規劃顯示,生產性服務業將主要集中在四大區域。依托和圍繞松江新城,以松江新城國際生態商務區、商務辦公樓宇為載體,積極發展城市經濟;以松江大學城、泰晤士小鎮等為載體,大力發展時尚創意產業;在九亭、泗涇、洞涇、新橋等東北片地區,依托大虹橋,以九亭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松江園區等為載體,著力打造以服務外包、商務運營總部為特色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在滬松公路沿線各產業區塊大力推進產業升級改造,“退二進三”。以浦江源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松江工業區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等工業園區為載體,發展總部經濟、時尚創意、現代物流、研發設計等與工業區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在滬杭高速公路和同三國道交匯處,重點打造市級現代物流功能區——上海西南綜合物流園區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