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報》近日報道:為迎接首個“中國旅游日”,歡樂谷、辰山植物園等景點將于5月19日實行門票半價優惠。這一消息固然“利好”,但筆者認為,只在“旅游日”半價對市民而言明顯“不解渴”,旅游景點應拿出誠意,更多地“施惠”于民,讓市民共享旅游資源。
“中國旅游日”之所以定在5月19日,其文化背景為這一天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日?墒牵热粜煜伎陀行一钪两袢,定會因景點門票昂貴而“傻眼”,其出游計劃也會因此而擱淺吧。就松江的兩個知名景點而言:到歡樂谷“happy”一次,要花掉200元;到植物園踏踏青,也要消費60元——坦率地講,竊以為價格有點貴了,這應該也能代表廣大市民的心聲。 要知道,在“啥都漲就工資不漲”的現實環境下,老百姓的生活本來就不寬裕,旅游休閑對不少人來說更是一種“奢侈”。即便他們想旅游,往往也“心有余而錢不足”,而昂貴的門票更如一只攔路虎,將他們拒之于門外,擋住了出游的腳步,熄滅了游玩的念頭。
“旅游日”設置的初衷,無非是期待“全民出游”,但這一美好“愿景”有現實的障礙;旅游日半價,當然也是希望有更多人去旅游,但這個“半價優惠”只是“看上去很美”:誰會在這個并非法定假日的“旅游日”擠破頭地去爭這點“優惠”?話說回來,即便半價,許多景點門票價格也并不“親民”,旅游日一過,高價門票便會“濤聲依舊”。僅靠一次象征性的“旅游日半價”能解百姓什么渴?
旅游景點若真想“讓利于民”,真想多承擔一點社會責任,就應該發揮經營智慧,將“旅游日半價”的做法推而廣之。比如,旅游旺季全價,淡季半價;雙休日和節假日全價,工作日半價;在每天的某個“冷門時段”打折優惠……這樣做,景點可能不僅不會“吃虧”,反而會贏得更多游客;不但能提高經濟收入,還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城市的發展成果應該讓市民共享,旅游資源也理應以更低的門檻向大眾敞開。一言以蔽之,廣大市民需要的是常規的持久的優惠,而不是一次應景的“旅游日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