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區經委統計,今年1-11月份,全區累計新增合同外資8.33億美元,超額完成了全年4.5億美元的目標任務;到10月底,全區實際到位資金完成5.93億美元,也超額完成了全年4億美元的目標任務。與此同時,按照投資達到1000萬美元的標準,今年新投資以及通過增資成為規模以上外資企業的數量達到29個,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6個,增長了八成。
前11個月,全區新增外商總投資額21.1億美元。在這些項目中,新設外資項目116個,新增總投資4.2億美元、合同外資1.96億美元;增資項目105個,新增總投資16.9億美元、合同外資6.37億美元。
從數據不難看出,增資項目多、增資額大,成為拉動我區外資投資額增長的主要因素。“隨著外資企業在我區不斷發展壯大,同時看好中國內地市場的潛力,讓這些外資企業紛紛追加投資,擴大規模。”區經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其中,德國的普茨邁斯特機械(上海)有限公司就新增合同外資2000萬美元,設立了一家管理型公司;上海恩梯恩精密機電有限公司則新增3140萬美元合同外資,設立了其位于中國的研發中心。而臺積電則對松江工廠啟動了不超過2.25億美元的增資計劃,新增總投資約6億美元,用于增設生產線、購置生產設備等,使松江工廠成為大陸地區最大的8吋晶圓廠。
與此同時,日清食品、日騰電腦、百事食品、莊信萬豐等一批知名外資企業,新增合同外資都在千萬美元以上。其中,世界500強的莊信萬豐集團,在松江工業區的總投資已超過1億英鎊;百事食品的投資也達到了1.63億美元。
與增資項目支撐合同外資增長相對應,新設外資企業也有亮點。如全球攝像頭產業的龍頭企業豪威公司,在此前豪威半導體公司的基礎上,又在松江出口加工區B區投資5000萬美元,新設了一家豪威光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攻硅基液晶、圖像感應集成芯片的設計、研發和生產。而在今年初設立的陶美傳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則打破了松江出口加工區多年來的招商“僵局”。這個總投資900萬美元的項目,將采用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和國際市場營銷技術,主要經營傳感器、噴油嘴等機動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達產后,公司汽車氧傳感器年生產能力可達280萬個。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8.34億美元的新增合同外資中,松江工業區就有4.9億美元,新增外資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另據區經委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我區利用外資仍以純工業項目為主,占到了八成左右。今后,我區將進一步加大第三產業引進和利用外資的力度,同時鼓勵工業項目向設立研發中心、地區總部、管理型公司等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