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不愁沒訂單,也不擔心經濟環境,但就是擔心招不到人。”上海富士邁半導體精密機電(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不無擔憂地表示。春節長假過后,在企業忙著復工的同時,勞務中介公司也跟著忙碌起來,但與往年“企業挑員工”的好光景相比,今年,各用工單位和勞務公司對用工形勢普遍表現出擔憂:人難招。
節后上班才三天,上海大川派遣公司就接到了多家企業的“訂單”:總計招聘約3000名員工。手握“訂單”,總經理胡鋼卻高興不起來:“我們現在只能招到七八百人,還遠不能滿足這些企業的需求。”
前天下午,記者來到松江出口加工區附近的茸江路,在這條企業員工宿舍聚集的商業街上,勞務中介公司扎堆,各類招工廣告也成了這條街上的一道風景。一段不到百米長的街上,就有7家勞務中介公司,每家公司門前都擺出了大黑板,寫上各類招工信息。
記者發現,與去年相比,達豐、富士康、比亞迪等用工大戶開出的月薪均有所上漲,綜合工資基本在2800元到3000元以上,甚至有公司打出了“提供生活用品”、“提供床上被褥”的廣告來。然而,與勞務公司的熱鬧開市相反,前往應聘的人氣卻并不給力。一家中介公司老板坦言,一上午就只來了四五個人報名。胡鋼透露,與往年相比,節后幾天到他們公司找工作的,要少了一半左右。”“以前我們從來不擔心招不到人。”上海富士邁公司負責人說,但從去年開始,形勢急轉而下,“我們不得不想更多辦法去招人,勞務派遣、委托中介都用上了,甚至還在工廠門口張貼了招聘廣告,但效果都不太理想。”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以來,企業一線員工的流動性明顯增大,今年計劃要增加200人。盡管數目不算大,但仍成為了企業眼下最大的擔憂。
與富士邁公司的情況類似,一家化工企業也承認,去年以來,企業員工隊伍的穩定性開始趨弱,流動性加大。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不少企業年初招滿了人,但每個月員工都在流動,到了年底,幾乎又全部換了一批人。
對于這些情況,不少勞務公司負責人表示,眼下出現的“招人難”,主要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考慮到在上海的生活成本,兩三千元的月收入,已經越來越缺乏吸引力。但他們也表示,根據中國人的傳統,目前許多人還未外出尋找工作,接下來的用工形勢,還要等到過完正月十五以后再看。
然而,與這些為招工犯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相比,專注于技術研發的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也在為今年的招聘犯難。原來,正處于大發展的斐訊公司,今年要上馬的研發項目不少,其中智能手機就計劃要推出20款新機型。根據企業在春節前制定的招聘計劃,今年要新增上千名技術研發人員。“但手機和數據通信屬于相對比較窄的行業,人才儲備并不多,人才的競爭也就相當激烈,我們還是個新興的國產品牌,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上,還是感覺到難度很大。”斐訊公司負責人表示。為此,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請來專業的咨詢公司,對薪酬、績效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細化完善。“我們現在的重點是人力資源的基礎建設,就是考慮如何更好地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