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飯碗關乎生存,又變成頭等大事。
連日來,一批又一批來松人員收拾行囊,背負著生活的重擔,重新踏上返誠奮斗之路。他們開始懷揣著美好夢想:早日找到飯碗,哪怕錢賺得辛苦些。當最簡單的夢想遭遇最殘酷的現實,求職之路是否能一帆風順?他們在松江的求職情況到底如何?記者近日以求職者身份作了一番暗訪。
營業執照?在總部呢
1月31日下午2點30分左右,記者來到九亭鎮淶寅路附近,“勞務公司”、“保姆”、“咨詢公司”、“職業聯絡中心”等各種名頭的職業介紹機構有七八家。有幾家公司門口就張貼著求職信息,“月入3000元以上”、“包食宿,有獎金”等關鍵字被特意圈起來,十分醒目。
記者走進一家位置較偏的職介所,自稱是中專剛畢業,想過來找份辦公室文員的工作。接待記者的是一名30多歲的婦女,她丟下手里握著的一小把瓜子,打開抽屜取出一份招工表。“這個比門口的更詳細,有很多工作,你看看吧!”
“你這里有執照嗎?”記者詢問。
“我們這兒只是個分店,執照在總部,我們的總部在青浦,總部有一棟樓呢。”中年婦女邊說又邊開始嗑瓜子。記者翻看《招工信息表》時,趁機掃視了一下辦公室:
不到10個平方米的空間實在簡陋得很,僅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連固定電話也沒有安裝。桌子上放著一部直板諾基亞手機。
我自然有關系把你塞進去
“表上面的都是些操作工之類的,沒有我想找的呀。”記者說。“我們這里普工的活路多,辦公室的職位少。你要是誠心想找的話,我這兒倒是有一個文員的工作,前幾天他們公司人事部門剛給我一個名額,要我一定招一個條件好點的人員,所以就沒列在單子里。這樣吧,小姑娘,我看你人不錯,大姐我就把這個工作介紹給你。”“月工資多少啊?”記者故作歡喜。試用期“一個月2000元,轉正后2500元,怎么樣?辦公室的崗位,閑得很,也體面,比車間里強多了!不過,我們這里是要收登記費和中介費的。”
“確定一定能進去工作嗎?不會有什么問題吧?”記者狐疑地問。“我給你交個底兒吧,我們能弄得到職位信息,自然就有關系把人塞進去。如果你自己跑到公司去找,你連門都沒有。但是,你如果說是哪個中介介紹來的,那就不一樣了。”“大姐”的眼神突然顯出幾分神秘。“是什么關系?靠得住嗎?”“這個不能說,商業機密。”“只要說是你這兒介紹的,就保證能進嗎?”記者再次強調。“當然,我們以前介紹過很多人進去上班啊。沒問題的,放心吧。”“大姐”更神秘了:“知道為什么許多人在中介找工作嗎?這年頭找工作除了看能力,也要有門路的。即使能力夠了,還不是要讓有背景的給擠了!嘿嘿。”
說話間,托兒”來了“
正在說話時,房間里走進一個人。“老板娘好啊,好久不見。我過來看看有沒有好的工作,幫我一個小姐妹看的。”“哦!是你。」ぷ鬟好嗎?人又漂亮了!”二人開始親熱地寒暄。“小姑娘,這個姐姐就是在我這兒找的工作,你看她今天又來幫別人找工作了。”
正在記者狐疑時,所謂的“姐姐”開始自我介紹起來:“哦,我是去年這個時候來這里找工作的,大姐推薦我去了一家公司做操作工,我做了大半年表現不錯,提到辦公室管理檔案去了,呵呵。陳姐人很好的,靠譜兒。”“托兒?”記者腦海里閃過一個詞。“這小姑娘比你運氣好,這會兒手頭上剛好有個單位找文員呢,直接可以去辦公室工作,多好!”中年婦女笑著說。“是嗎?那是好機會啊。還有這樣的職位嗎,我的小姐妹剛好也托我幫她找個好工作呢。”“哎呀不巧,你來晚了,我剛才已經把信息給這位小姐了,她還在考慮呢。”
“哎喲,這還有什么可考慮的,她不要就把信息給我啊,咱們都是熟人了,給我個面子。”“你看?是不是定下來?”中年婦女提醒我,得做個決定了。“費怎么收呢?”“我們這兒介紹工作是不收費的。你先填個登記表,提供一下你的基礎信息。登記費收取15元。3天后我再跟你聯系。”“不收費?”“是啊,我們是正規職業介紹所。你放心吧。”
三天后,索要850元
2月4日早上8點,記者如約接到電話。“今天有空嗎?你運氣真好呢,今天那邊剛好有個面試。”“在哪兒?”“泗涇。”
“你告訴我地址,我直接過去。”
“那個……你先到我這兒一趟,我還有點事要給你交代一下。”
記者二進中介所,這次“大姐”態度比上次更好,一進門,記者的手臂就被挽住了:“姑娘你穿得太少啊,現在是倒春寒呢。”“呃,習慣了,不冷。”
“去面試前,你得先交付點介紹費。我們這邊是這樣的,只要是介紹成功了,就要交納點介紹費。”“可是我還沒成功啊?”“什么沒成功?我上次不是跟你說了嗎,只要人家叫你去面試,你就可放心了,就基本沒問題的。相信我,我比你有經驗!”
“要交多少錢?”
“我給你算算啊,如果是車間里的工種,介紹費就是200元到400元,你屬于行政人員,是坐辦公室的,自然收費也高些。不過,快要過元宵節了,介紹費我就給你便宜點,算500元吧。另外,你給的資料我要做成文件給那邊人事經理看的,制作費要另加50元。”
“總共550元?這么貴?!”
“你是不知道行情的,這個已經很便宜啦!你去別處,都沒有這個價的!”就在記者遲疑的時候,“大姐”陡然變臉:“看來,你是不想要這個工作吧,這么好的機會,你不要還有人排著隊要呢!”
“對了,你面試還得帶上體檢報告。哎呀,來不及了,今天就得面試,要不你再給我一點錢——唉,其實不是給我,這錢我還得花在你身上。我找人幫你做個體檢報告,也是正規醫院出來的報告,看不出有什么區別的。這個找人啊,弄好恐怕得費個300元。如果你自己去體檢也要花兩三百元呢,有的醫院怕是還不止這個數呢。”
“550元加上300元,850元了。”記者算起了小九九。
“你看怎么辦吧?關鍵是你今天得面試,來不及再去體檢了啊。”“大姐”催促說。
工作竟是子虛烏有的
“公司面試地點在哪兒啊?我能看看公司介紹嗎?”記者問。
“陳姐”見有戲,連忙笑嘻嘻地拿出一本廣告冊來,上面寫著“上海商務會展公司”,還有一些公司業績介紹等。記者下意識地默記住上面所提供的公司地址和電話號碼,打算前去探查一番。
“陳姐,我回去和我男朋友商量一下,等會兒再給你答復。”
“有什么好商量的,機會不等人!你快點答復,我還有別的客人呢。”陳姐”“ 有些不高興。記者隨后乘坐軌交9號線來到泗涇站,然后打了個的士,開始尋找廣告上提供的地址。
出租車在泗涇鎮轉了幾圈,還是沒找到“陳姐”所說的公司。打個電話問問吧。”“ 記者猛然想起還記下了一個電話號碼,而且是手機號碼。對不起,“ 您撥打的手機號碼是空號。”連續打了三遍,同樣的語音回復響在耳邊。
當記者再次來到職介所時,在門口就聽到里間的吵鬧聲。“你不是說給我介紹去做文案工作嗎?怎么是個玩具廠?”“就是在玩具廠做文案策劃啊。”“人家說文案工作早就招到人了,只招做玩具的熟練工。”“那是你自己能力不夠,沒有應聘上。人家不好意思拒絕你,就說招滿了。這也不怪我啊。”“我找工作沒有成功,你得退中介費。”“你找不成功是你的問題,我給你安排工作了,你也面試了,我不能退錢。”
如何破解“黑職介”難題?
記者后來又到多家職介所體驗求職,發現收費項目有面試費、存檔費、介紹費、電腦登記費、資料費、推薦費、卡證費等等不一而足,并無法律依據。求職者交費后,只拿到“收據”,交納的費用無法通過合法途徑索回。
“‘黑職介’成本非常低,租一間房一個月費用在600元左右,再加一張桌子,許多連固定電話都沒有,直接使用手機。低成本,高回報,致使‘黑職介’遍地開花。它們大都開在一些低端用工較大的地方,一伙人可以同時開許多家職介公司,這些公司看似各不一樣,其實老板同為一人。用工信息共享,收費五花八門。”“一個空房子根本沒有什么好沒收的,罰款數額也不大。取締后,第二天就可以換個地方,再開一家職介公司,繼續騙錢。 一些‘黑職介’還和用人單位進行勾結,不定時向用人單位推薦求職者,試用一二個月后,以各種理由拒絕求職者。而每推薦一個人,‘黑職介’就給用人單位人事部門一定的‘分紅’。”一位“業內人士”私下透露。
“‘黑職介’為何屢禁不絕?首先,有生存土壤。很多單位用工信息不透明,而外來人員對勞務市場并不熟悉,信息不對等導致許多務工人員把職介作為求職的唯一渠道;其次,一些用人單位人事與“黑職介”老板勾結,有些職介給人介紹一些條件差、環境簡陋的工作,求職者因無法忍受惡劣的環境只做幾個月就主動離職,而職介則推卸責任;也有些用人單位用人兩三個月,就以各種理由辭退員工,然后再發布招聘信息給職介,賺取分紅費等。
再次,求職者缺乏警惕性,求職安全意識不夠。選擇職業中介時應注意查驗是否具備勞動保障部門頒發的《職業介紹許可證》,并且將原件懸掛在經營場所明顯位置;看清是否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公示收費標準,是否依相關標準收費,是否出具正規票據;不要輕信‘黑職介‘的不實承諾。松江區有正規的勞務人才市場,人保局也定期組織召開專業人才市場供需見面會,務工人員通過這些途徑求職則更加安全方便。”業內人士說。
“黑職介”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市場需求旺盛。那么,如何破解“黑職介”難題呢?一些市民建議,近年來來松務工者逐年增多,能否將一部分有用工信息的“黑職介”收編為“正規軍”,讓他們合法經營,接受政府職能部門以及民眾監督?
此外,對“黑職介”能否從源頭上控制?比如,是否能設置一些獎勵讓市民舉報“黑職介”?承租人租房從事違法范圍行為,那么出租者是否也有一定責任?政府能不能出臺更多的措施為來松人員搭好橋,促使其穩定就業?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