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燈,猜燈謎,“燈”與“謎”的美妙結合讓元宵節多了些許文化味道。前天下午,記者來到大潤發超市時,一進門就被一旁的熱鬧場景所吸引。過去一看,顧客里三層外三層正圍著燈籠猜燈謎呢!“嘿嘿,我猜對了好幾個了!”一位40多歲的阿姨對記者說,“很多燈謎我們小時候就猜過的,我還記得很牢呢!小時候,每到正月十五,大人就帶著我們去岳廟或去文化宮看燈、猜燈謎,猜中了有獎橡皮、鉛筆等學習用品的,也有獎香皂、牙膏和水果糖的,孩子們那時最開心了!”阿姨說著說著,兒時的記憶如連環畫一般鋪開。
除了中老年人,許多年輕人和小朋友也加入了猜燈謎的隊伍中。“輕描柳葉。打一動物名。”“畫眉畫眉!”這道燈謎可難不住90后愛美的小姑娘,只見一位戴著紅色毛絨帽子的女孩大聲喊著答案。女孩旁邊,一位媽媽正在念燈謎給孩子聽:“兩只螞蟻抬根杠,一只螞蟻杠上望。猜猜是個什么字呀?”小男孩摸著頭發起愁來,小腦袋瓜快速地思考著。“媽媽,是‘六’嗎?”“寶寶真聰明!答對了!”一旁的工作人員大聲說。
5點鐘還不到,怎么繩子上的燈謎幾乎都被扯光了?四周一看,不少人一手握著大把燈謎,另一只手握著手機,隱約還能聽見有人哈哈大笑:“這個世界上有個東西叫‘百度’,幫我贏了不少獎啊!”看來,如今猜燈謎,科技力量也幫上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