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汀初夏的一個雨天,朋友邀我參加一場由一家琴行組織的鋼琴音樂會,地點在松江新城的泰晤士小鎮。
早在五六年前,松江泰晤士小鎮初成規模,炒得頗熱。各種商業、娛樂業態紛紛入駐,我一個農場老友曾興致勃勃地在那里建了一個擁有百余畝土地的跑馬場,他讓我騎著千里迢迢從新疆買來的良種馬,圍著泰晤士小鎮的英倫式街道溜了一大圈,我為這偉大的“移植”巨作而感嘆。一輛接近完工的“皇家馬車”,造價據說是10000元。但后來,再也沒聽開馬場的老友提起過那個曾讓他熱血沸騰的“泰晤士小鎮”。
其實,“克隆”世界各地著名景點乃至景區的巨作在上海不少,然而,創建時的過度沖動和后續開發能力的嚴重匱乏,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往往只是一片瞬間綻放的“煙花效應”。時隔多年,居然還有人在那個“泰晤士”舉辦鋼琴音樂會,想必“小鎮”尚存。所以,我很想知道,現在的“小鎮”發展得如何了。
“泰晤士小鎮”與多年前相比,應該是今非昔比的,至少地鐵9號線已通達松江。然而,當我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小鎮”,在尋找這家坐落在弘翔路上的琴行時,一路上的“空城”景象,始終伴隨著我的視線:周日雨天的小鎮,周邊工地林立,從廣富林路往西,路北新的樓宇還在興建,原本空曠的綠色田野變得斷斷續續,新樓宇似乎非要把綠色的空間填滿似的;沿路人車稀少,進得“小鎮”,更恍若來到另一個“影視基地”,真價實貨的英式建筑櫛比蹱肩,一條條英倫小街,也被模仿的惟妙惟俏;只是街邊為數不少的咖吧、酒吧、琴行、奢侈品牌服飾的店堂里少有人影晃動,街上除了不多的泊車,幾乎沒人走動,人氣的清冷,與規模宏大的建筑相比,反差太過懸殊,幾近“空城”!似乎就像一部史詩般交響樂的五線譜上沒幾個“蝌蚪”,寂寥之感令人惶恐。相反,來此婚紗攝影的倒有好幾檔,取完這里的好景致,載著伉儷們的車,便絕塵而去,也沒工夫去咖吧歇息喝一杯,作點免費取景后的微貢獻。
小李老師邀請的鋼琴音樂會在那家琴行的小禮堂里舉行了約一個半小時,幾十位家長帶著自家的琴童,紛紛從上海莘莊地區的各處趕來。盡管是這位鋼琴女教師的學生級表演,但不乏有幾位頗有天賦琴童的精彩演奏;其間穿插的俄羅斯女歌手及2位專業歌唱演員的演唱,在小李老師鋼琴嫻熟的伴奏下,演繹得聲情并茂,博得陣陣掌聲……
音樂會的樂聲、掌聲沖破了“泰晤士小鎮”寂靜的氛圍,給這“空間”注入一縷縷生命的躍動。
我沒去過英國,也未曾目睹真正的“泰晤士小鎮”的風情。但據目前的觀察,上海松江的這個“克隆版”,盡管硬件美輪美奐,但人氣卻不旺盛。是的,我們財大氣粗,可以再造一個“泰晤士小鎮”乃至其他什么,但是,人文歷史的積淀卻是難以再造的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