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采摘櫻桃的好時節,坐落在小昆山鎮涇德村的一家櫻桃小園,雖然地處偏僻卻吸引了許多游客驅車前往,即便工作日也熱鬧得很。有游客告訴記者:“在上海,能自采櫻桃的地方不多,不少網友‘曬’出了這里的照片,看起來很有意思,就找過來了。”春天摘櫻桃,夏天采提子,種植戶陶志強的60畝水果園里,總有“新玩意兒”出現,而這些能給他帶來每畝1.5萬到2萬元的收益。陶志強說:“我喜歡種水果,對我來說是一種興趣。”
沒概念 但要專業
陶志強是浙江麗水人,2000年,陶志強第一次來到松江,在中山街道夏家浜村承包了200多畝農田,打起了種水果的算盤,2008年又轉戰小昆山,承包了現在的60畝農田。在這之前,陶志強做過運輸工、當過建筑工,但沒做過農民,對種水果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我看到市場上有很多新奇水果,總能買個好價錢,就想著能不能自己種。”陶志強說。“這個想法聽起來大膽,能行嗎?”“種水果對土壤、氣候、肥料要求都很高,不是想種就能種的。”……旁人的質疑聲不斷。
櫻桃盛產地在北方,“美國紅提”更是西洋貨,到底行不行?陶志強心里在打鼓,卻做了一件自認為最可靠的事。“找農科院,請教老師!”聽說上海農科院有擅長日本小櫻桃的種植技術,陶志強二話沒說,開車直奔去了。面對眼前這位陌生求知者,老師們很高興,告訴他,“這樣可行!”一來二往,遇到不懂的問題便
登門拜訪,跟專家們一同討論,陶志強走上了, “專業”種植的路。
為創新 不斷求知
目前,陶志強的果園里種了30畝櫻桃,還有30畝包括奶油提子、香葡萄、美國紅提等各式葡萄。陶志強說:“今年這些櫻桃畝產比去年增加了20%左右。”可是,怎么保證外地品種長勢能一直良好?本地土壤不符合標準,就配上微量元素改善土質;櫻桃最怕病菌,要死死盯住預防為主;可是,什么時候配什么農藥,怎么配,怎么管……陶志強常年觀察著這些水果的最新動向,稍有不妥就翻書尋答案,請教老師,還主動報名參加各種栽培技術學習班,到區里、市里甚至外省學習。“這些年種水果沒出現過大問題,像病蟲問題、大面積減產這些情況基本沒有,主要是及時把小問題扼殺在‘搖籃’里吧。”陶志強說,每次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鉆研,為的是一心想著把果樹種好。
種水果 他很開心
30畝櫻桃樹下,散養著的2000只土雞在四處啄食,景象頗為“壯觀”。周圍村民和外來游客說:“他家養的雞,味道格外好。”于是,這些土雞和雞蛋也成了他每年不小的一筆收入。陶志強說,這是農科院老師支的招,讓這些雞幫他在櫻桃樹下捉蟲,自然也是原生態的養殖方法。
種水果,讓他很開心,做農民,他也開心。陶志強說:“市區的房子他不愿意住,就喜歡守著村里的這片果園。”接下來,陶志強還有自己的構想,準備再種一些新品種,把這60畝農田變成農莊,搞一個采摘農家樂,讓這里更加有聲有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