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松江萬達廣場項目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這個占地9.26萬平方米的項目,從今年1月初拿下土地, 5月初取得到樁基工程施工許可證,前后僅用了120天左右的時間,被萬達集團負責人譽為“前所未有、突破性的快”。放在過去,一個產業項目拿好地之后,走完行政審批流程,還要180個工作日,過個一年半載才能正式開工,也是常有的事。
以深化產業項目行政審批改革為抓手,推進產業項目早落戶、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日前區政府下發了《關于深化產業項目行政審批改革的意見》,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根據這份《意見》,一個項目從最初的企業注冊,到最后的竣工驗收,行政審批所需的時間僅用186個工作日,比原來法定的587個工作日,減少了2/3多。
五次審改 審批減量
2001年以來,我區作為上海首批審改試點區縣之一,全面了啟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經過連續五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全區的行政審批事項,從過去的1000多項,減少到目前的 629項。
在現有的629項行政審批事項中,產業項目的行政審批涉及部門最多、環節最雜、耗時最長,且企業最煩、收費最多,審改的難度也最大。據統計,一個項目從注冊到拿地,再從設計建設到竣工驗收,僅涉及行政審批,就需要587個工作日。加上項目建設所需的周期,一個項目要正式投產,至少得花上兩三年的時間。
行政審批,成了企業在落戶投資過程中的最大難題。找準問題、對癥下藥,區委、區政府拿出了“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和勇氣,將推進產業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列為“頭號工程”。
今年3月初,區政府召開了由26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工業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推進會議。此后,每周召開工作例會、每月匯報進展情況,區委副書記、區長俞太尉親自掛帥主持這項工作。
針對行政審批環節多且雜的現象,區審改部門化繁為簡、以整代零,將分散在50個部門和機構、涉及88個環節的產業項目行政審批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將審批的全部流程整合為企業設立、土地儲備、土地出讓、方案審核、文件審查和竣工驗收6個主要環節。
在此基礎上,我區又通過同步審批、準入評估、關口前移、編制規劃、告知承諾、土地周轉、區域評估和橫向委托等10項措施,將產業項目行政審批所需時間壓縮到186個工作日,縮減率達到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