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我區在招商引資中開始實施“三個50”的新標準,抬高了產業項目落地的門檻。門檻高了,落戶項目的質量也水漲船高。今年上半年,有15個項目通過區產業項目評估聯席會議評估,項目總投資達30.99億元,用地739畝,達綱后實現稅收6.67億元。也就是說,這些項目的平均投資額超過了2億元,畝均稅收將達90萬元,遠高出目前全區的平均水平。不僅通過評估的項目質量高了,隨著招商門檻的抬高,擬落戶項目的數量不降反增,眼下,區經委招商部門正在洽談的項目就有20多個。
“硬指標”篩出好項目
根據我區“三個50”的新標準,落戶的供地項目必須同時滿足每畝平均投資強度不少于50萬美元,土地平均出讓價格不少于50萬元,平均稅收產出不少于50萬元的“硬指標”。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為我區篩選出了一批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用地更省的優質項目。
落戶車墩鎮的上海新華泰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最新通過評估的一個項目。其母公司新華醫療,是我國第一家在醫療器械行業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上市企業。這次企業在我區投資3.4億元的新華泰康生物技術項目,將主要生產新型藥用包裝材料、節能型醫藥制水設備及清洗消毒、生物污水處理設備。
同時在今年通過評估的上海信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則將建設全球領先的“信頤新媒體綜合服務云產業平臺”。這個投資1.65億元的項目,主打“云計算”牌,雖說項目占地面積不大,僅有25畝,但企業屬于典型的研發和銷售“兩頭在松”,產品主要是云媒體數字顯示終端、云媒體軟件平臺、特色電腦等。據悉,這個產業基地在2013年建成投產后,就能形成5億元年產值、畝產稅收127萬元的規模;至2015年,分別達到12億元年產值、畝產稅收350萬元的水平。
新標準引來“金鳳凰”
在“三個50”的標準下,我區一改過去只要項目質量過得硬就行的方式,而是突出了“補鏈招商”,把聚焦的目光落定在與主導產業發展定位有關的行業龍頭企業上,通過引進一個項目,“牽來一批企業,形成一圈鏈條。”
最初,這樣的新思路曾讓人有些人擔心,標準提高了,目標更明確了,項目數量會不會因此減少了。事實與此擔心相反。這兩年,一批手握關鍵技術、具有發展潛力的“金鳳凰”,競相擇良木而棲,都把松江作為投資的選擇地。區經委招商科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正在洽談落戶的項目有20多個,且質量都頗高。
在這些意向項目中,世界500強的德國采埃孚公司在前幾年把亞太地區總部落定九亭鎮后,今年又計劃把一個“九檔自動變速器項目”引進我區。作為國家血液制品定點生產企業的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打算投資20億元,建設4個生產子公司。而掌握了藍寶石晶體生產工藝的韓科光電LED項目,也打算投資1.55億元建造工廠,提供藍寶石晶體生產設備及工藝。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