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號線下來,到方塔園哪能走?”“儂阿是去方塔園額?”“方塔園靈額呀,我小辰光去過好幾趟,今朝帶孫女一道去白相相。”……國慶期間,軌交9號線車廂里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從9月30日至10月6日的七天里,方塔園游客量達3萬人次左右。
公園里面趕廟會
國慶期間,方塔園舉辦開園30周年慶典活動,捏面人、吹糖畫、剪紙剪影、老上海麥芽糖等,這些平時只能在電視中看到的傳統小攤擔,在公園里表演和展賣,一股濃濃的民俗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記者剛入園,就遇見7歲女孩周若,只見她手里拿著兩根細竹簽,上面掛著一團像糖稀一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好吃嗎?”“甜甜的,味道好極了!”聊得興起,周若熱情地拉著記者的手,來到照壁前廣場,用手一指說,你看,這里有不少好玩的東西呢。
置身于照壁前廣場琳瑯滿目的攤位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穿越了時空進了明清時期的民俗廟會。石刻掛件、工藝葫蘆、工藝帽、烙畫人像、素描漫畫、智力巧環、檀香木工藝、藝術篆刻……最熱鬧的莫過于捏面人和吹糖人。顧名思義,面人,是用面做出的玩偶;糖人,是用糖做的玩偶。五彩六色的面團到了捏面人的師傅手里,捏捏揉揉就成了個神仙人物。糖人則以麥芽糖為原料,將糖加熱,使其變軟,調入紅、黃、綠等食用色素,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竹簽等工具,經由做糖人的吹、拉、搓、扯、捏、壓、剪、撕等技藝塑制成形。
記者看到,做糖人用一根小木棒,繞上點兒糖泥,用手捏出空心的簡單形狀,然后迅速扯出一根“細管”,像變戲法似的輕輕吹一口氣,糖泥便好像氣球一般,慢慢膨脹開來……一會兒工夫,一只糖質光亮、活靈活現的小馬駒就誕生了。邊上,一勺糖熱熱地鋪在板上,會畫出一只大鳳凰。孩子們嘰嘰喳喳圍成一團,盯著,甜甜蜜蜜地看,最后一人一個,拿在手上卻舍不得吃,都歡天喜地嚷著要“拿回家去”。
文藝活動真鬧猛
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國慶期間,方塔園文藝活動不斷,高潮迭起。除了每天都有的垃圾分類專場文藝巡演、綠化志愿者風采展示、“百姓明星進公園”文藝匯演、“愛在方塔,共享和諧”綜藝匯演等;以歌曲、相聲、器樂、聲樂、舞蹈等多種形式,為游客帶來精彩紛呈的演出。還有30年門票展、方塔30年攝影展,少兒書畫作品展等六大展覽,回顧方塔開園30年的發展,以喚起游客的方塔情結。
活動期間,《上海方塔園志》、《方塔神韻》系列作品集等記載方塔園30年春秋的書籍出版,為活動更添了幾分文化內涵。其中《上海方塔園志》是我區歷史上第一部園林志。全志共分15卷,序2篇,另有卷附5篇,共計10萬余字,20余幅照片!斗剿耥崱废盗凶髌芳癁樯虾L丶壗處煛⑹忻佬g名師培養基地導師、中國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瞿劍宛的創作成果,用速寫的藝術表達形式,如實勾勒景點風貌,展示方塔古樸優雅的千年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