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墻壁開關市場一年的份額也就100個億,且行業門檻低,競爭也激烈;占地僅100畝的園區,95%以上的廠房已出租,園區發展后勁又在哪里?市場空間、發展空間的這種有限性,已成為飛雕電器集團和“創異工房”亟待突破的瓶頸。
不單做墻壁開關產品轉做建筑水電系統的集成生產商,不單做“包租公”轉做歐洲高端智造服務平臺。發展方式的創新、發展思路的調整,讓飛雕和“創異工房”在有限的空間里,挖掘出了新市場。
從生產商到集成商
有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電開關行業標志性品牌”這些“金字招牌”,飛雕電器同樣在這幾年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市場份額有限、行業門檻偏低、競爭日趨激烈。用公司負責人的話說,“企業再不轉型,走下去勢必是一片紅海廝殺。”
開關行業不好做,轉型還是轉行?飛雕電器選擇了前者,從單一的產品制造銷售商向集成商轉變,把產業觸角延伸到了墻壁開關、燈飾照明、PPR管道、太陽能熱水器、電線電纜、綜合布線、集成吊頂等領域。在這個產業體系中,飛雕電器作為建筑水電系統的集成生產商,一手抓品牌和設計,一手抓銷售,中間的生產環節則采取外包代加工的方式,從而牢牢抓住了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這樣一來,飛雕電器不僅能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采購和服務平臺,還贏得比“一年100億元”更大的市場空間。
前不久,飛雕電器正式與法拉利設計師湯姆特嘉達達成跨界設計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被譽為“汽車設計界凱撒大帝”的湯姆特嘉達,將親自參與飛雕部分產品設計。此前的2004年,飛雕電器收購意大利百年開關企業ELIOS,建立了國際一流的設計研發中心。此番湯姆特嘉達的加盟,將再次為飛雕設計注入新的活力。
利用在全國有千余家代理商、兩萬多家銷售網點的渠道優勢,外加“飛雕”的知名品牌優勢,這讓飛雕電器看到了這種轉型的希望。公司負責人透露,預計明年,公司僅在建筑水電系統集成領域,就能實現2.5倍的增長。
從“包租公”到服務商
上海郊區能否發展生產性服務業?100畝的空間能否打造產業園區?短短4年時間,洞涇鎮的“創異工房”用事實回答了這兩個問題:100畝空間里,形成了家居設計、工業設計產業鏈條,引進的48家企業中,瑪婭家居、斐羅工業產品設計、德國科倍隆、奇際廣告等,皆是占地小、產出高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去年,園區實現稅收4000萬元,今年前8個月繼續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
高速發展的背后,創異工房同樣面臨著后續空間有限的難題:95%以上的廠房已出租,雖然園區也是只租不售,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但在園區負責人看來,如果不能創新發展思路,今后只能“是園區的管理員、服務員, ‘包租公’。”甚至
幾年的招商引資讓園區發現,現在有不少歐洲的中小企業有意愿進入中國市場,但這些企業普遍對中國市場不了解。瞅準這一趨勢,園區拿出2000平方米的空間,建立了一個“歐洲高端智造服務平臺”。這個平臺的功能就是對接這些歐洲企業,由園區成立的專業服務團隊,為他們提供“漢化服務”;對方則可以通過平臺展示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尋路中國市場。
創新的理念,讓這個平臺迅速得到歐洲中小企業的青睞,目前已有9家企業成為會員,還有50多家企業成為這個平臺的客戶。前不久,一家歐洲企業就通過這個平臺,對接上國內一家動車生產企業,助其解決了動車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難題。在園區負責人看來,“在2000平方米的有限平臺空間上,今后卻能對接上極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