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花園浜居委會“剪貼寫”特色教育成果展熱鬧舉行,梅蘭竹菊、寫意山水、飛鳥走獸……花園浜手工“達人”們的作品擺滿了整個活動室。細心的參觀者會發現,80余件作品中有20多件木貼畫作品都寫著同一個名字——潘星靜。
2006年底,潘星靜從楊浦區搬來花園浜小區,機緣巧合下,她和木貼畫一見鐘情,就此結下了不解之緣。短短兩年間,她已制作了大大小小40余件作品,在今年永豐街道第二屆文化藝術節上,她還獲得了“社區文藝明星”稱號。
麻將桌變工作臺
走進潘星靜家,墻上、桌上、沙發上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木貼畫作品,甚至在居委會、社區學校也都能欣賞到潘星靜的“大作”,如此“高產”又“高質”的潘星靜,誰能想得到她曾經是名不折不扣的麻將迷呢?剛搬來花園浜時,她“流連”于各個棋牌室,甚至為了方便,自己也買了三張麻將桌,邀請“牌友”們到家里打麻將。那時候,一天兩場麻將,是她的“必修課”。
2010年,在朋友的影響下,她開始接觸木貼畫,設計、選材、底板處理、粘畫……繁多的工序,沒有嚇退潘星靜,反而激起了她的興趣,“這個比剪紙有趣多了!”潘星靜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還很興奮。
“今天沒空,我要上課去!”為了做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她推掉牌局,不僅認真上課,還帶回了厚厚的資料和品種繁多的工作用具。漸漸地,家里的大餐桌就變成了她的“資料架”,而昔日鐘愛的麻將桌則改裝成了她的“工作臺”。從此,她一頭“扎”進木屑堆里,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
老伴包攬“買汰燒”
“只要你能做出好作品,所有家務我全包。”老伴的這句“豪言壯語”讓潘星靜很愜意。她知道家里的家務活并不輕松,除了要準備一日三餐,每天接送小孫子上幼兒園,還要打掃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就在上個月,潘星靜的小孫女出生,家務擔子更重了,但是老伴兒還是踐行著他的諾言,讓潘星靜有更多的時間創作。
貼心的老伴兒不僅包了家里的“買汰燒”,還充當起了參謀。在潘星靜為貼不出垂柳的風姿綽約而煩惱時,他建議道:“銀杏苑河堤邊有,走,我帶你實地去看!”在潘星靜為沒見過四鰓鱸魚,“創作”碰上瓶頸時,他默默地去菜場花60元錢買了一條塘鯉魚,“聽說這兩種魚差不多,你好好觀察一下。”作為回報,潘星靜正在創作一幅“松鶴延年”圖來回報老伴。
青出于藍勝于藍
“潘星靜的作品有立體感,比老師的還好!”不少木貼畫愛好者在看了潘星靜的作品后嘖嘖稱奇。潘星靜的作品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她善于思考、總結,每次上課她總是抓住機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回家后勤于練習。“要觀察物品遠近、正反的不同,適當加點陰影,這樣作品才有立體感”“貼花朵時里層需要墊廢料,這樣才能有層次感。”“層層疊放時,為了防止順序打亂,要在零件上編上編號。”潘星靜經常向姐妹們傳授經驗。
除了善于觀察總結,潘星靜還樂于創新。“一直模仿沒有意思,我要創作一些永豐特有的景點、特產。”為此,今年年初開始,潘星靜創作了一批大倉橋、祭江亭等永豐地理標志的木貼畫,水晶梨、水紅菱、四鰓鱸魚等特產也已完成了前期資料搜集和零件制作,即將“躍然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