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海鷹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區各有關部門的全力配合下,抓緊辦理83畝新廠房施工前的各項手續,并有望在12月初開工建設。屆時,鷹峰電子將成為我區自2004年以來,首個實現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的工業項目。新的“松江速度”,背后是問需于企、按需服務的新理念,為產業項目發展解決了一道又一道現實難題。
近年來,我區每年都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相關部門制定一系列服務企業的方案和舉措。這在區長俞太尉看來,這種政府粗放式地提供“服務菜單”的模式,已經與企業的需求不相符。與其政府來制定“服務菜單”,不如讓企業自己去“按需點菜”。在今年的企業服務年啟動伊始,區有關部門就向176家重點企業發放問卷調查,點對點去了解每家企業的所需、所想。
政府主動沉下身,企業急難愁浮出來。這時,正急于上馬新項目的鷹峰電子,就提出了要新增土地指標的問題。原來,這家已成立了10年的科技企業,專注于電力電子原器件的研發,每年都保持40%以上的高速成長。2007年,企業啟動新能源市場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并相繼與國內外從事新能源行業的巨頭建立了合作關系。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風電并網用電阻,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以上。擴充產能滿足市場需求,成了鷹峰電子迫切的需求。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產業項目的行政審批部門最多、環節最雜、耗時最長,一個項目從立項到正式投產,得花上兩三年的時間,這時常讓鷹峰電子這些急需擴大規模的企業感到“時間上來不及、等不起”。讓政府的服務對上企業的“胃口”,我區把企業服務的力量落在了刀刃上——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目前,一個產業項目行政審批所需的承諾時間僅要186個工作日,比原來法定的587個工作日,時間上減少了68%以上。這讓鷹峰電子這樣的企業安了心。“今年3月份我們確定為鷹峰電子供地,5月份上報計劃,9月份獲得83畝用地,再到12月份有望實現開工,是這幾年來進展速度最快的工業項目了。”區經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按需服務出成效。今年至今,全區開工建設的產業項目已達到65個、竣工項目22個,加上12月份即將開工的38個產業項目,全年有望實現“開工100個、竣工30個”的目標。不僅如此,從今年1月4日土地摘牌,到5月11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再到11月2日全面封頂,松江萬達廣場完成這一系列開發建設,前后僅用了10個月時間,再一次刷新了“松江速度”。
按需服務同樣讓企業服務工作不走過場,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都得到了區有關部門的積極響應,并一一落實解決。據悉,176家重點企業提出的175條困難和意見,涉及的27個區政府職能部門,目前均予以答復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