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一個月前還冷清寂靜的永豐街道鹽倉中心村二期里,裝修新居發出的噪聲常常此起彼伏。但在62歲的葉云根和他的很多老鄰居們聽來,這些“噪聲”卻無比悅耳。“在外租房3年,終于盼到自己的新居了,一拿到鑰匙就請裝修隊進場了。”葉云根說。
從11月10日正式交售起,歷時一個月,三年前為配合高鐵和軌交9號線等重大工程動遷的400多戶來自鹽倉、薛家、倉吉三個居委會的家庭已陸續拿到新居鑰匙,原來的鄉里鄉親依然是左鄰右舍,在外過渡了3年后,他們又在新家園里相聚了。
農民住上“地鐵房”
就在距鹽倉中心村步行約15分鐘路程外,是葉云根3年前搬離的故土,如今,那里是高鐵松江南站和軌交9號線南延伸段松江南站站的所在地。在葉云根看來,雖然一樣是動遷房,但鹽倉中心村卻有著“地鐵房”的優勢。而在以前,住在地鐵邊上,是當了大半輩子農民的他“做夢也想不到”的。
和葉云根一樣,在動遷前,馬伯龍不相信自己家真的會動遷。即便如今常常聽到高鐵列車呼嘯而過的聲音,74歲的他仍然有些難以置信。但過了不久,軌交9號線的列車也將駛到家門口,這里真正成了一個交通樞紐。“高速公路、高鐵、軌道交通都有了,就差機場了。”馬伯龍興奮地說。
動遷居民“等不急”
動遷后,馬伯龍在女兒家借住了3年。3年里,他時不時地會到2008年開工建設的鹽倉中心村二期工地去看看,他說:“房子一直在建,我們看著心里也踏實。”
葉云根租住在鹽倉中心村一期內,耐著性子看著二期的房子一步步蓋起來。3年時間不短,雖然過渡期內租房可獲補貼,但和很多居民一樣,工程臨近竣工時,他還是有點耐不住了:房子不是蓋好了嘛,怎么還不分呢?”“
居民們的期盼“催促”著有關部門加緊“收尾”,11月10日,第一批新居的鑰匙終于發放到了動遷戶的手中。預計本周內,包括原鹽倉村6個生產隊的257戶因高鐵和9號線建設而動遷的居民在內的444戶居民將全部拿到新居鑰匙,共交售房屋888套。葉云根和馬伯龍家分別分到2套和3套安置房,“老兩口在這里住小套,另外的租出去。”子女都在城區買房另住的兩位老人也有著相似的打算,拿到鑰匙后,他們都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裝修。
三年等待“很值得”
對于新家,馬伯龍和葉云根都很滿意,小區綠化好、每幢房的間距大,而且家家戶戶都通了天然氣,“不比城里的小區差,等了三年很值得。”馬伯龍說,而到本月底,2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動室也將開放,“平時可以和老鄰居們聚在一起聊聊天、玩玩棋牌,我們這些老農民真正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馬伯龍說。
對于葉云根和馬伯龍這樣在家鄉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們來說,新居之所以如此值得等待,還在于它滿足了他們不必遠離故土的愿望。幾乎每天傍晚,葉云根都會踱著步子去散步,15分鐘后,就走到了動遷前自家的房子位置,“就在現在南站前的廣場上。”葉云根說,廣場前的那條大茜涇路用的還是原來其中一個生產隊的名字,我們看著很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