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走進鏡頭演繹“病人”角色,用喜劇夸張的方式來警示大家勿信醫托。經過近半年的拍攝和制作,區中心醫院青年醫務工作者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公益電影作品《樹大招風》于1月15日首映并免費連放5天,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追捧。
用喜劇提醒大家勿信醫托
整部電影可以用“村長看病記”來概括。故事中村長因為便秘來到區中心醫院看病求醫。村長和阿男先后被“神醫”、“高專家”騙走身上財物,最后差點流落街頭。之后,他們遇到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阿男在小旅館男扮女裝、到上海勝強影視基地做群眾演員、在泰晤士小鎮遇到街頭藝人。最后村長因為饑餓在街頭暈倒。后被好心路人撥打120送到醫院。
微電影故事的創意來自于生活。區中心醫院團支部書記王晶表示,身為醫務工作者,本身就接待過像電影中的村長這樣被醫托所騙的人。當村長暈倒在街頭時,此時有一人勸阿男抬著村長的尸體到醫院去鬧事。“這個是醫鬧的原型。”不過,阿男沒有被金錢誘惑,而是堅決拒絕,傳達了社會正能量。
時長105分鐘的電影,因為平常熟悉的松江生活場景到了鏡頭中變成了一種陌生化,不斷有笑點出現。村長的無知和騙子的丑陋構成了強烈的諷刺效果。而又因取景于上海勝強影視基地、泰晤士小鎮等,反映了當下娛樂圈的某些怪象,表現了這群年輕醫生對當下現實的某種思考。
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
電影首映結束后,制片人兼主演沈華的心中有無限感慨:“我們能走到這一步,就像是夢一樣。”半年前,沈華找到攝影愛好者樊逸雋、音樂愛好者周海德等人,商量著拍一部和醫務工作者有關系的微電影。用微電影的方“式來表現醫生的日常生活,這樣的他們可能是平常所看不到的。”
在《樹大招風》中,電影參演人員多為區中心醫院的醫生,既有主任級別的醫生,也有剛來到醫院的實習生,參演數有50多人次。“醫生不僅僅有嚴肅的一面,心中更有屬于自己的夢想。”
拍攝過程全部利用了參演人員的業余時間。“晚上10點下夜班,花幾個小時拍一個鏡頭,到第二天照樣上班。眾人拾柴火焰高。夢想的力量在心中熊熊地燃燒。”劇本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很多場面都是提前討論出來的。“自由發揮的程度也高,加入了如‘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等網絡流行語。”沈華告訴記者。
在沈華看來,醫院里的同事多才多藝,而醫院里可以挖掘的題材也很多。醫務工作者應該面向社會,為社會呈現出專業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