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出口加工貿易企業上海宜康運動用品有限公司,一直為廢紡織品、皮革等加貿邊角料犯愁,由于找不到合適的回收企業,海關只能認定為“零價值”貨品,企業不得不付費給處理企業進行銷毀。找到上海加貿邊角料交易服務中心入場競價交易后,20多種““零價值”的“工業垃圾”,每千克賣出了0.15元至0.5元。去年12月底,上海邊角料交易中心在加貿邊角料中心的基礎上掛牌,受益的企業范圍由加工貿易型企業拓展到所有工業企業,不僅讓上游加工企業以最高價賣出“工業垃圾”,也確保了下游回收企業“不吃藥”。
作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家從事邊角料交易的第三方服務平臺,上海加貿邊角料交易服務中心自2011年底運營以來,已累計成交1500筆業務,交易貨值達到4.1億元,貨量5.7萬噸;吸引了226家生產企業、29家回收企業前來進行交易。2012年,中心交易貨值占到松江海關關區加貿邊角料的81.5%。
一年多時間,就在“工業垃圾”里淘出4億多元的市場,關鍵在于邊角料中心一改邊角料點對點交易的傳統模式,探索出在第三方平臺競價、招標交易的新方式。幾天前,在得知邊角料中心的職能從加貿邊角料拓展到一般邊角料后,上海航空發動機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就把一批邊角料送到了中心交易。這批17.7萬元起拍的邊角料,經19家回收企業的22輪次競價后,最終以22.81萬元成交,溢價28.9%。而在過去幾年來,這家國有企業的邊角料一直由幾家固定的回收企業處理,交易價格比現在要低得多。
讓加工企業不再覺得邊角料“被賤賣”,相反還能實現增值。去年,銅的現貨行情從每噸6萬多元一路下跌到5.7萬元,但大同(上海)有限公司把廢銅線拿到邊角料中心交易后,這些“工業垃圾”的價值不降反增,每千克上漲了5.09元。在上海海關副關長卞祖耀看來,加貿邊角料在原先的補稅內銷交易過程,由于買賣雙方通常采取是點對點的交易模式,“最大的風險在于暗箱操作,存在權力風險、廉政風險、監管風險”。
從點對點到多對多,這也讓下游的回收企業感覺到“輕松了不少”。“為了拿下一批貨,不得不依靠和生產企業及監管部門搞關系,常常要支出一些灰色成本。”一家回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而通過這種全新的交易模式,回收企業站上了公平競爭的舞臺,不再走歪路子。這名回收企業負責人就表示:“邊角料平臺可以讓我們不斷接觸到新客戶,增加了同行之間業務資源置換的機會,也倒逼我們更著重于提升自身邊角料處置能力,降低綜合運營成本。”區紀委書記葉汝強認為,邊角料中心市場化的運營模式,是“制度加科技”反腐在企業領域的新實踐,通過公開透明的交易方式,有效防范了原先點對點交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腐敗行為。
邊角料中心的創新,還在于其專業化的居間服務。在邊角料中心負責人看來,看起來不起眼的“工業垃圾”,卻是大有學問。比如同樣是廢鋁,加工過程、加工工藝的不同,還有倉儲環境的不同、成分組成的不同,都會影響到廢鋁的實際價值,給回收企業出難題。而中心的居間服務,通過一支專家式團隊,對加工企業的每一批邊角料進行現場勘查,再為企業提供一個參考價格區間。此前,邊角料中心還與新華社上海分社簽署了聯合開發“邊角料交易系列指數”的備忘錄,雙方共同研發、發布邊角料價格指數,為建立全國邊角料定價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
據介紹,目前全國制造業邊角料市場規模約為8000億元;上海地區2011年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500多家,登記備案的回收企業1300多家,全年邊角料交易貨值達4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除了功能上的升級外,眼下邊角料中心正積極準備從松江區級市場向上海市級市場拓展。今年,邊角料中心將相繼在青浦、嘉定、奉賢等地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