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統的土包子,上海中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不僅賦予了“巴比饅頭”這樣一個洋氣的新名字,還做成年產值數億元的產業。而蜜餞、炒貨這些零食,在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的包裝和經營下,走進了全國各地的3000多家門店。找準發展路徑,傳統產業也有春天,也能成就優勢企業。在2012年我區工業企業稅收前20強中,僅食品企業就有7家,其中5家的年稅收均超過1億元。
食品行業事關民生,市場潛力巨大,但發展的好不好,關鍵還在于創新。上海中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品牌化、連鎖化的經營思路,通過中央廚房,實現了包子從餡料到產品的完全標準化作業,而集中采購、集中生產、集中檢驗、冷鏈配送的模式,則基本解決了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小包子做出大生意,中飲公司還將投資3億元,在車墩鎮建設一個占地100畝的新廠,2014年投產后,每年可帶來15億元的產值,門店規模擴大至3000家,屆時“巴比饅頭”將占據上海20%的早餐市場。
來伊份則采取“輕資產”的商業模式,用門店直營來控制品質,通過貼牌生產掌握供應鏈環節,自身專注于渠道從而掌握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正是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讓來伊份在休閑食品行業脫穎而出,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家喻戶曉的知名休閑食品品牌,形成3000家直營連鎖店的規模。
截至去年底,我區共有規模以上食品企業76家,2012年實現總產值180.60億元、利潤9.74億元。不難發現,盈利能力強、利稅情況好、外貿依存度小、產業穩定性高、抵御風險能力強等,是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受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2011年起我區工業經濟的各項指標出現下滑,但食品產業依然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2012年,76家食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利潤總額增長5.6%。
根據2012年度的統計數據,采用增加值要素分配法初步予以測算,我區食品產業年實現增加值40.75億元,增加值率為22.46%;而全區132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增加值率為13.46%。工業增加值率的大小直接反映投入產出的效果,數值越高,表明企業的附加值越高、盈利水平越高,投入產出的效果越佳。不僅如此,我區食品產業的稅前利潤率、利稅率等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其中,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2012年實現稅收1.97億元,雀巢、箭牌、來伊份、青島啤酒等均突破億元大關。
作為傳統產業,食品產業的另一大特點是勞動力密集。但近年來,我區的食品企業通過產業轉型升級,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數字顯示,2012年我區76家食品企業共有從業人員1.6萬人,億元產值就業人數為88人,遠低于全區平均水平的110人,也比2009年的158人大幅縮減。不僅如此,食品產業是典型的面向國內市場的產業結構。我區的大型食品企業,諸如大江集團、元盛食品、天喔食品、交大昂立、龐仕水產、日清食品、百事食品、青島啤酒等均為100%境內銷售,市場穩定、盈利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