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天真無邪的年紀,卻成為自己母親作案的道具。近日,區公安分局破獲一起婦女偷盜案,本案受害者除了丟失財物的路人,還有一個無辜的孩子。
跟著媽媽去扒竊
3月8日,對6歲的貝貝(化名)來說,本來是平常的一天:一大早,她跟隨母親坐地鐵來到松江老城區,然后搭乘公交去沃爾瑪。從外表看,她們跟城市里閑逛打發時間的母女無異,不過她們看似輕松的閑逛,卻有另外的目的。
下午3時,母女倆走進一家可的便利店。貝貝羨慕地看著購物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但她知道這不是開口要求母親買東西的時機。幾分鐘后,母親從一名大姐姐的口袋里摸出一部手機,二人便匆匆離開了便利店。
下午5時,貝貝的母親被跟蹤她們多時的便衣警察抓獲。
女兒說謊報假名
“我媽媽叫呼建華,我們是廣西人。”警局里,貝貝一邊看著動畫片,一邊平靜地告訴民警,她“乖巧懂事”的樣子贏得了大家的好感。
可是,民警們查遍了所有的數據庫后發現,貝貝提供的姓名和籍貫都是假的。不僅如此,民警查知,這個“呼建華”擁有多個假名,曾因扒竊案進出金山、閔行、松江等地警局14次,因為她身邊帶著孩子,警方通常不執行拘留,而是教育教育放人。
經驗使“呼建華”確信,女兒就是她的“擋箭牌”,不出20個小時,她又可以抱著孩子回家了。
可這一次,她沒有想到,警方“動真格”了。
經過幾個小時的調查取證,警方找到了母女倆位于青浦的家。第二天凌晨1時,眼看貝貝被警方安全護送回家,“呼建華”終于堅持不住,痛哭失聲,承認了自己近一個月來在廟前街、中山中路、文誠路等地游走扒竊的行為。
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別傷害自己的孩子
據了解,貝貝從未上過幼兒園,平時一直跟著自己的母親作案。此案的一名調查員稱,在貝貝眼里,偷東西、說謊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平常。“她眼中的是非黑白,完全不是我們理解的樣子。”
區檢察院未成年人犯罪學專家茅浩楠認為,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人格健康、行為發展都有非常直接重要的作用。幼兒常常會觀察母親的行為習慣與道德標準并模仿。事件中,媽媽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小孩只有6歲,不構成刑事犯罪的責任年齡。而媽媽帶著幼兒偷盜,那么幼兒便成為媽媽犯罪的道具,這名媽媽的行為已涉嫌盜竊罪,且犯罪情節非常惡劣。
“呼某”的案子并不是個案。近幾個月來,我區警方在“打盜搶保民安”專項行動中已破獲數十起“兩懷”(懷孕及懷抱小孩)婦女扒竊案,而且案發率仍在上升。警方奉勸那些誤入歧途的母親,不要為了眼前的“小利”,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