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洞涇鎮一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上海華亭日用化學品公司宣布關停,至此,該企業結束了33年的經營歷程,洞涇鎮也告別了全資村辦集體企業經營的歷史。據了解,該企業所生產的一種名為“120號脫臭溶劑油”的化工中間體原料,被列為“國家危險化學品項目”之一,不符合鎮區內安全生產的規定,根據2011年8月市區兩級簽訂的《上海市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布局調整目標責任書》,予以調整關閉。
曾因“海鷗”紅極一時
“海鷗牌”洗發膏,曾是上世紀80年代家喻戶曉的品牌,而始創于1980年的上海華亭日用化學品公司(前身為“松江縣張涇化工廠”,于1991年更名)就是該產品唯一的生產商。如今,淡粉色罐裝“草莓味”、淡藍色罐裝“茉莉味”和淡黃色罐裝“檸檬味”都已經成了“80后”們經典的懷舊回味。1983年,張涇化工廠憑借月產量800噸進入了生產高峰期,彼時吸納員工300余名,經營規模仍然是至今為止的最高值,這樣的經營持續了10年。
防污染放棄利潤點
更名后的上海華亭日用化學品廠長期與上海日化三廠、上海莊臣有限公司等滬上知名企業保持合作,為其提供產品加工服務。由于經營狀況良好,也成了洞涇鎮自1997年以來唯一一家沒有改制的村辦全資企業。
在本世紀初,公司的年凈利潤就已達1000余萬元。是村里的一棵“搖錢樹”。但企業經營總是一波三折,當時該公司生產的產品雖然出口美國供不應求,但生產中排放的污水卻造成了周邊河道黑臭,為此,企業最終主動放棄了這筆利潤源。
職工均被妥善安置
“初創時,只有幾間草房,采購貨物只用一個手提包。”公司總經理王伯龍在這個廠里工作了近30個年頭,回憶過去,王伯龍感慨良多。像王伯龍一樣,廠里工齡在30余年的老員工還有不少。“看著他們從一個個小姑娘、小伙子變成了快要退休的人,心里挺不舍。”言談間,王伯龍有些傷感,他若有所思地說:“不過,危險化學品生產壓力的確很大,要為全廠職工的安危負責,就連睡覺聽到警報響,也擔心廠里會不會出事。如今,企業在探索轉型發展,危險化工企業的調整關閉也是必然選擇。”
廠里臨近退休的人超過半數,“40”、“50”人員不少,為了妥善做好這些員工的安置工作,洞涇鎮成立了善后處置領導小組,根據《勞動合同法》按照工作年限給予經濟補償。同時,提出了優惠政策:“若本年度月平均工資低于上一年,將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以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為準。”善后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只召開了一次全體職工會議和中層干部會議,第一天,就有90%的人簽訂了《解約合同》,一個禮拜后,善后工作全部結束。目前,掛靠在該企業的殘疾人員也同樣得到了相應的經濟補償;有工作安置要求的員工,可被安排到鎮集體單位的公益崗位中去。目前,該企業百余名員工均已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