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創業,打贏跨國官司
炎炎夏日,過濾后的水輸進制冰機,等上15分鐘,就可以取出冰塊用來調上一杯冰飲。但相比于對冰飲的青睞有加,人們對制冰機卻顯得有些陌生。制冰機是具有濃重西方生活色彩的舶“來品,在10多年前,還是美國品牌壟斷著中國的市場。”上海通佳電器有限公司經理印勁松說。
2000年,眼看著日益興起的酒吧、餐飲業,印勁松瞅準了制冰機的發展前景,毅然辭去7年之久的臺資企業工作,下海創業,要造國產的制冰機。雖說制冰機的行業門檻并不高,但在當時的背景下,依然是困難重重。一來當時國內制冰機還不普及,而少有的星級酒店用戶,都被“洋品牌”壟斷;二則國內還鮮有從事制冰機研究的技術人員,就連采購適用于制冰機生產的原材料都幾乎是空白。
一切從零起步。印勁松在九亭租下一處門面房,沒有經驗可借鑒,就自己畫圖紙,然后白天拿著圖紙四處去尋找配件廠商,采購回來晚上再自己組裝、測試。就這樣,印勁松設計生產出了第一臺“夏の雪”制冰機。這時,街邊奶茶鋪、冰飲店開始席卷各地,對制冰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洋品牌”而 動輒數萬元的價格,常令這些小投資的店鋪感到為難。而印勁松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合理的價格,迅速打開了國內市場。
眼見中國制造的制冰機開始發力,一直壟斷著中國市場的“洋品牌”坐不住了。2005年,制冰機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一家美國企業,以專利侵權為由,一紙訴狀把印勁松和他的品牌告上了法院。
最終的結果是,這家美國企業不僅沒有勝訴,反倒讓印勁松比以往更看重技術和專利。如今,公司每年都會拿出年銷售額的5%至6%,用于研發和設備改進。目前,“夏の雪”已占據了上海制冰機市場20%至30%的份額,成為行業里的領跑者。
打造品牌,樹立行業標桿
商場如戰場。近年來,隨著制冰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行業里的后來者也不斷冒出,每年會有3-5家新的小型制冰機企業誕生。對于印勁松而言,壓力還遠不止這些。
技術出身的印勁松說,自己更喜歡專注于產品的開發,因此把市場開拓放心地交給了“左臂右膀”。2007年底,兩名業務負責人先后辭職,另起爐灶從事制冰機生產,還帶走了公司90%的客戶。禍不單行,2008年初的一場大雪,壓垮了公司在九亭租賃的生產廠房,幾乎將“夏の雪”推入絕境。“得了抑郁癥,不出門,白天在家還要拉上厚厚的窗簾,感覺自己最初要做制冰機品牌的夢想被徹底粉碎了。”印勁松說。
一年后,漸漸從低谷走出的印勁松開始了近一年的長途旅行。“說是旅行,其實是逼著自己去跑業務,了解市場需求。”這段經歷也讓他重新看到了機遇:近年來,出于保鮮、衛生、安全的需要,我國農產品、生鮮食品、海產品和商超零售等市場對冰的需求日益走高,“這將會是一個幾億元的市場”。
回到松江后,印勁松在葉榭鎮買下土地和廠房,繼續他的打造國產制冰機品牌的夢想。面對激烈的市場“混戰”,印勁松為“夏の雪”重新厘清了方向:一靠品質,二靠服務。目前,公司率先開通400客服電話,北到漠河、南到海南、西至新疆,全國各地都有“夏の雪”的售后服務點。在品質上,公司堅持不走低價競爭,在產品開發上加大力度,推出能制造各類冰型的制冰機。去年,公司在市場上率先推出的雪花冰制冰機,廣泛應用在醫藥領域,至今已占到公司銷售的10%,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品牌越叫越響,這兩年市場上“夏の雪”的模仿者也越來越多。“這讓我們從最初的被告變成了原告。”印勁松告訴記者,今年初,公司就贏下了一場品牌侵權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