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人開瓶暢飲的感性消費不同,在邱文剛眼中,擺在眼前的一瓶啤酒,就是成百上千個數據和指標。作為青島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品管部的品控員,過去9年來,邱文剛每天都忙碌在生產車間和實驗室之間,取樣、檢測、出數據,一天下來要出上百個數據。他告訴記者,每一瓶青島啤酒,從釀造到出廠,都要經過1800多道嚴格的檢測和數以千計的精細調控,“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才能保證消費者享受到舌尖上流淌的美味。”
用數據說話
“從麥芽開始到最終釀成啤酒,整個過程中,每一環節的理化指標都要進行檢測。”邱文剛說,公司有著一套嚴格的品質控制體系,要確保全國60多家工廠,可以生產出“同一瓶青島啤酒”。
一瓶好的啤酒,從一顆麥粒、一粒大米、甚至一滴水開始。青島啤酒在選購大麥、大米及啤酒花等釀酒原料方面,始終堅持“世界最好”標準。“食品安全大于市場、大于成本、大于產量”。所有這些原材料,都要經過品管部的各項抽樣檢測,一旦不合格,就會根據“一票否決制”,將相應批次的原材料全部“拒之門外”。
原材料選得行不行,啤酒釀得好不好,邱文剛和同事們喜歡用數據說話。比如麥芽,就要對其外觀、溶解性,甚至顏色深淺等進行檢測。而啤酒里一些難以控制的標準,青島啤酒也往往有“遠遠高于國家標準”的企業內控原則。指著一臺泡沫持久力的檢測儀器,邱文剛說,這臺儀器用于檢測啤酒從瓶子里倒入酒杯后泡沫持久力,“必須達到200秒以上,遠高于180秒的國標。”
除了生產過程和工藝嚴格控制外,每一瓶啤酒在出廠前還要過不少檢測關。在青啤松江工廠檢測中心的墻角,就擺著一排設備,只見灌裝好的啤酒按照生產日期依次泡在水里。邱文剛告訴記者,這些啤酒將在水里泡上24個小時,有的水溫60攝氏度,有的0攝氏度,人工模擬7個月保質期內的不同存儲環境。“等24個小時候后,拿出來再進行各項檢測,如果有指標不合格,就不能出廠。”
用舌頭品評
作為品控員,邱文剛說要從頭至尾參與到啤酒生產的每一環節,除了要用數據來驗證啤酒釀造過程外,一旦發現有指標不合格,還要透過數據找出為什么不合格的原因,并向生產部及時提出改進措施。“雖然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但我們的理化組還只是整個品質控制的一部分。”邱文剛告訴記者,因為生產工藝不同,一款啤酒有數千種風味物質,因此不僅要靠精細的儀器進行檢測,也要依賴品酒師用舌頭去品評、把關。
在青啤松江工廠的生產線上,生產全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都會有品水師、品麥師、品酒師用專業的敏銳味蕾進行全程把關。在青啤,每一滴釀造水都要經過7級處理和50多項指標的嚴格檢驗,并且每日對水源進行微生物檢測,每周都要對水質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每隔兩小時,就會有專業的品水師在釀造車間對釀造水取樣品嘗。而哪款酒口味有異常、苦味偏大還是偏小,都要經過專業品酒師的逐一品評,給出意見,然后改進,直到釀造出口味最優的啤酒。品酒師不僅僅是品啤酒,所有和啤酒接觸的東西都要品評,甚至包括瓶蓋上的塑膠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