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辦公室里打打電話、點點鼠標、看看屏幕,就能把工廠里產生的“工業垃圾”賣出好價錢。今年以來,位于金山區的上海立玨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將每年250多噸的邊角料,全部委托給在松江的上海邊角料交易中心處理,競價交易后溢價48.9%。這個電子商務平臺,讓看起來不值錢的“工業垃圾”也能像在淘寶網上一樣進行交易。如今,全市已有320多家工業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實現邊角料的回收再利用。
作為全國首家面向工業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的交易機構,上海邊角料交易中心主要和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碎料、下腳料、殘次品、放棄物和報廢設備等“工業垃圾”打交道,并為這些邊角料的交易提供專業的第三方服務。運行兩年來,已成交邊角料2309筆,成交貨值達6.1億元。
區別于傳統邊角料點對點交易的模式,交易中心作為第三方平臺,串起上游的制造企業和下游的回收企業,對邊角料實行競價、招標交易。這種全新的交易模式,不僅讓邊角料有了一個公開交易的平臺,還能讓制造企業足不出戶就能賣掉邊角料。據介紹,在交易過程中,企業只需打一個電話,交易中心就會有工作人員上門采集樣品、拍攝視頻。隨后,企業登錄交易中心的系統,發布相關競標信息,中心就會組織駐場的回收企業開展競標。“過幾天,中標的回收企業就會上門來收運,整個過程像在淘寶網上做買賣一樣,很省事。”上海立玨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雖說是“垃圾”,但之前一段時間,松江出口加工區內的一家進出口生產企業,就因為邊角料“吵了起來”。原來,這家企業過去一直將邊角料交給采購部處置,采購部負責人也“盡心盡力,多方聯系回收企業招投標,并選擇了常年回收合作單位”。但這種方式卻在公司內部引起了不少異議,“總覺得是我們一個部門在操作,認為有貓膩。”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企業找到了上海邊角料交易中心。一番溝通后,交易中心請來企業采購部、財務部、關務部、倉管部和總經辦的負責人,共同組成評標審核委員會,五個部門對邊角料交易進行“會審”。最終,經過兩輪公開競標,企業不僅找到了合適的邊角料買家,企業各個部門也都表示信服,因為邊角料“吵起來”的情況也沒了。
邊角料處置不當,極易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由于掌握了更多的回收企業資源,交易中心還能幫各種邊角料找到最合適的買家,“變廢為寶”。出于知識產權保護等的考慮,此前上海小里機材有限公司的廢舊硫化橡膠,一直是付費焚燒處理。今年5月底,進入上海邊角料交易中心交易后,企業不僅以每千克1.18元的價格賣出了這些硫化橡膠,中標的回收企業還引進物理加工設備,將廢橡膠再生成橡膠粒子,原本一燒了之的“工業垃圾”,如今被用來建造塑膠跑道。
過去,交易中心以保稅邊角料為主,目前松江出口加工區已有83.7%的保稅邊角料在交易中心交易。全新的交易模式,讓交易中心在制造企業之間口口相傳,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把“工業垃圾”拿到平臺上進行交易。據統計,去年交易中心非保稅的一般邊角料交易貨值還不到1%,今年上半年已增長到6.5%。不僅如此,交易中心至今已相繼在寶山、浦東等其它8個區縣落地,并通過電子交易平臺,讓這些企業足不出戶,就能通過網絡在松江完成邊角料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