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是擠滿了小車的城市馬路,一條是人煙稀少的鄉間小路。如果這樣來描述當今大學生的創業選擇,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延雷軍選擇的無疑是后者。他牽頭成立的上海西域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不是“高精尖”,而是原生態的農產品。
該公司依托新疆果業集團和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創新創業平臺,從事新農業的生產、加工及銷售、電子商務。在團隊努力下,公司已經開始上軌了,不僅和京東、一號店、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等大型企業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近期還將與新疆喀什農業專業合作社簽訂第一批50噸紅棗采購合同,合同產值達到1000萬元。
從小就埋下“魔幻種子”
延雷軍從小就跟著父母走南闖北。這個“90后”有著比同齡人更多的成熟穩重:“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延雷軍要的,就是做有機農業產業。“從小我就覺得種子、土地、水,這3樣東西是最神奇的。有了種子和土地,我就可以種出魔幻來。”延雷軍笑著說,他對農業一直情有獨鐘。
曾在北京求學的延雷軍,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一位中國農科院的教授。與教授的交流,讓農業“藍海”的廣闊畫卷在延雷軍的眼前展開了,也堅定了他要創業的想法:“既然對原生態、對農業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我為什么不能從事農業呢?”
要創業,首先得對這個行業有比較系統的了解。延雷軍跟父母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家里人都非常支持他,建議他先到農業院校就讀。于是,延雷軍報考了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成為該學院2011級園藝園林系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專業學生。
毛頭小伙更愛惜“羽毛”
一邊忙學業,一邊忙創業,用“蠟燭兩頭燒”來形容延雷軍在農林學院的生活,一點兒也不為過。“同學經常問我,忙嗎?他們都知道我很忙,但是好多人都不知道我在忙什么。”同學們眼里“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延雷軍卻覺得格外充實:“除了上課,很多時候我都在外面談生意。”
一個20歲的毛頭小伙子和你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生意?俗話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遇上這樣的談判對象,大凡是生意人心里都會掂量再三。“談成第一單生意的時候,我從對方的辦公室里出來,真的蹦了起來。那種被人相信的感覺太好了。雖然只是生意很小,但我內心充滿了感恩。他的信任,讓我在創業路上跨出了第一步。”說到這里,延雷軍仍舊難掩興奮。
在他看來,年輕是優勢,因為年輕,在起步時更加愛惜“羽毛”。
創業周上獲領導鼓勵
去年11月,延雷軍作為優秀學生創業代表參加了2012創業周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的開幕式。
會休期間,他向副市長姜平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得知他的創業項目和農產品有關時,姜副市長高興地說:“這就很好嘛,沒有必要大家都擠著去搞IT業,農業領域天地更加寬廣,學農創農,這是你的優勢,要充分發揮好這些優勢。在創業的第一天就要學會系統的思考,這樣的創業才會更加持久。”
今年4月份,延雷軍結束了單打獨斗的歷程——他聯合另外3名年輕人組建了上海西域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4個年輕合伙人并肩作戰,將依托新疆果業集團和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創新創業平臺,從事新農業的生產、加工及銷售、電子商務。
帶著“種出魔幻”的夢想,延雷軍低調前行。現在還只是一家小小的公司,但延雷軍有一個廣闊的愿景:向更多農民推廣生產技術,采用“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大規模推廣生產;將來條件成熟可以組建公司科研機構,并與相關的科研機構、農林部門、相關大學專家項目組取得長期聯系、開展技術合作。最終將投資建設有機肥廠、有益菌生產線、生態餐廳、工業化育苗廠、農產品加工廠等綜合類有機農業產業。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