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榭鎮張澤社區,“吃羊肉,喝燒酒”的習俗早已有之。不過,聽聞凌晨4點,就有食客從四面八方趕來,街頭巷尾儼然一幅“吃羊肉,喝燒酒”的盛景,還是頗有些驚訝。日前,記者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一年350天都要吃
盛夏時節,凌晨4點,天色微光。但靠近張澤菜市場南邊的一家名叫“新明木桶羊肉”的小飯館里,兩間堂屋就已坐滿了來吃羊肉的食客。
這種“熱鬧”從凌晨4點一直持續到早晨7點多。“每天早晨來張澤吃碗羊肉的習慣已有幾十年了,沒改變過。”井凌橋村的陸鐵龍是個老食客。不過,他即便趕了個大早,還是只能坐在小店后院臨時加出來的座位上。照例叫上一小碟羊肉或者羊骨,4元一杯的白酒,一碗羊肉面,再配一碗羊湯。點一支煙,還沒動筷子,老陸伸了伸腰,跟同座的“老哥幾個”開始聊起來。小到村里的見聞,大到國際時局,邊吃邊聊,不少人要坐上兩個鐘頭,“聚會”才散去,這也成了當地人一天中極有樂趣的時光。
羊肉店以早、中市為主。“每天大約有三四百人。”店主壽新明說。來吃早餐的年輕人也多,有人每天專程從鄰近的村子或松江城區趕來,就是為了“吃一口羊肉”。每到周末,更加熱鬧。店門外停滿了轎車或摩托,十幾口人舉家前來。
家住馬橋村的何雪云年近七旬,他自信滿滿地說:“一年365天里,我們有350天都在這里吃早飯,剩下的十幾天,就是家里有事來不了。”
沿襲幾百年的傳統
清晨,“吃羊肉,喝燒酒”的村民絡繹不絕。據當地老人回憶,這個習慣已延續了幾百年,也成了當地村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根據口味不同,有人習慣配黃酒,有人喜歡喝啤酒,但最受歡迎的,還是燒酒。在張澤地區,羊肉的做法有講究。“羊肉一定要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佐料。”壽新明繼承了父輩的經驗,在張澤已經做了幾十年的羊肉。做羊肉也有“秘訣”,“把羊肉放進木桶,燉上兩個鐘頭。其間,盡量不要開蓋,保持羊肉最原始的肉香。”壽新明說。在木桶前,壽新明用鋼叉挑起泛著熱氣的大塊羊肉,奶白色的肉皮和淡粉色肉質,頗有彈性,香氣撲面而來;燉開鍋的羊湯,味道更加濃郁。此時,不少食客早已等在門口,排隊等著打包回家。吃法也很簡單,只配一小碟醬油做蘸料,嘗起來就滑嫩、鮮香。
不少老村民回憶,從前,每家每戶養上幾只羊,定期宰殺來吃。不過,如今養羊的人越來越少,銷量卻大起來。如何保證源頭的供應呢?一天要殺十幾頭羊,為此,壽新明在位于金山區的大型山羊養殖基地投了資,將買來的小羊苗散放喂養,等到小羊長大,再轉運到張澤的自家羊圈。由于這些羊一直保持著散養,肉質也格外鮮嫩。正是用了這種方法,壽新明的養殖基地也成了不少張澤羊肉店的肉質來源。
張澤羊肉受歡迎,名聲也遠播。記者發現,在張澤僅有的一條熱鬧老街上, “羊肉店”掛著 招牌的小店就有
在松江城區,或其他街鎮,與十幾家,“羊肉”有關的店面,也大多寫著“張澤”二字,而壽新明也已經帶出了9個
開起了自己的羊肉店。徒弟,
凌晨4點多,葉榭鎮張澤新明木桶羊肉店里的員工就開始忙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