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畫家張擇端“十年磨一劍”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生活風貌。而車墩鎮雅泰實業公司設計部文員陳慧蕓,在兩年半時間里拿著繡花針當“畫筆”,針尖在畫布上“旅行”237萬多次,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盛景。
“處女作”討家人歡心
第一次看到這幅6.5米長、0.7米寬的栩栩如生的作品,你可能很難相信,這竟是出自一個沒有任何十字繡基礎的女孩之手。905個日日夜夜,每天利用工作之余的寶貴時間“作畫”2600多筆,就連陳慧蕓自己都難以置信,這么快就能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幾年前,陳慧蕓被公司派往新疆克拉瑪依地區工作,茫茫戈壁灘一望無垠,工廠孤零零地挺立在這里,每天下班后的生活單調乏味。一個周末,陳慧蕓和幾個好姐妹逛市集時,發現一家小店鋪里正在售賣當地的“土特產”——富有民族風情的十字繡作品。色澤艷麗、圖案精美的作品立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為了解解“厭氣”,陳慧蕓花100多元錢,買下了《家和萬事興》和《八駿圖》的針線材料, “練練手”。準備
從此,她對照著圖紙看一針繡一針,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兩幅作品有模有樣,同伴們看了也嘖嘖稱贊。姐姐裝修新房時,小陳適時把得意之作《八駿圖》送給了這對都屬馬的新人,討得了一家人的歡心。而有了這些成果,小陳的心里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
237萬針的堅持
原來,陳慧蕓暗暗“瞄”上了那家小店鋪的“鎮店之寶”——《清明上河圖》。這是一幅全棉四膠線作品,繡起來不容易起疙瘩,一套材料要賣1500元。“我一定能行。”在丈夫和小姐妹的支持下,小陳一狠心買下了全套材料。
可是陳慧蕓很快就發現,繡《清明上河圖》比她想象的還要難。整幅作品共有59萬多個小格子,每格繡4針,總共237萬多針。不僅如此,圖中用到的色彩竟有78種,出一點點錯,作品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怎么辦?
萬事開頭難,愛動腦筋的陳慧蕓想出了個好辦法,一手按著圖紙,一手拿著水性筆標注。這樣一來,每一塊區域的顏色就不會搞錯了。繡完一小塊,她還會認真比對檢查,及時拆線改正。
最頭疼的要數圖中的人物了。“一共500多個,每個人的神態、動作都不一樣。”陳慧蕓告訴記者,有時候為了將一把鋤頭、一副扁擔繡得逼真,她要在邊長只有兩三毫米的正方形格子里“筆走龍蛇”勾邊,哪怕只錯半針,人物也會失真。“每到這個時候,我也會不耐煩,但是看到已經繡出的成果,就告訴自己不能放棄。”
每天四五個小時的堅持換來了成功,如今,十字繡“達人”陳慧蕓成了公司里的名人。“現在我們企業里有十多個員工迷上了十字繡。”在企業黨務負責人傅成建看來,這不僅對提高員工自身修養有好處,而且有助于營造永不言棄的企業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