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七月十四,我區有磨黃豆、喝豆漿、吃油條的風俗習慣,相傳這是為了紀念明末松江府城隍老爺李待問。昨天上午,上海方塔園免費發放豆漿、油條,上千人歡慶府城隍老爺華誕,將天妃宮廣場圍得水泄不通。
今年是方塔園第9年免費發放豆漿、油條。之所以在天妃宮廣場上舉辦活動,是因為這個地方是原先松江府城隍廟之所在。抗戰初期,府城隍廟被日寇飛機炸毀,幸存有一口明代古井、一棵樹齡四百年的古銀杏和我國民間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磚雕照壁。
李待問是明末松江抗清義軍領袖。據傳,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把松江城團團包圍,形勢十分緊迫。時任松江府知府的李待問和沈猶龍、章簡等率領義軍,固守松江城兩個多月后,糧盡援絕。七月十四李待問生辰那天,他把家中僅有的幾斗黃豆獻出來,磨成豆漿,分發給守城軍民充饑,以繼續抵抗清兵。這時,清兵將領得知城里口糧已斷,大舉攻城。破城后,李待問被俘,勸降不屈,慷慨就義。臨刑前,他寫下“勿殺我民”四個大字。我區人民感念這位民族英雄,集資于松江府城隍廟為其立神像,尊他為府城隍老爺、府城隍神,以紀念這位文武兼備的民族英雄的忠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