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加快建設、大虹橋地區加快發展、產業結構加快轉型,這幾年,松江不僅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型商業設施,且引進了一批重點項目,持續拉動著商貿向集聚化、品牌化、綜合化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90.3億元,同比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7.78億元,同比增長11.4%。同時,第三產業比重也由2011年的32.3%提升至39.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商貿發展的強勁勢頭日益顯現。
借力打造“次中心城”
今年,《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頒布,標志著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入了功能加快提升的新階段。而這也為松江打造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次中心城”,商貿發展從“被動”到“主動”、從“跟隨”到“引領”的戰略轉變提供了發展機遇。
憑借已形成的產業集聚優勢和品牌優勢,松江將增強對貿易型、服務型、外包型等管理總部、運營總部、研發總部等的吸引力,拓展總部經濟的“樞紐”功能。同時,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主體功能與松江也存在密切關系,現代國際化采購交易中心、國際購物天堂和國際服務貿易中心等功能建設也將強化松江貿易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上海次中心城有幾個?四個。有徐家匯、五角場、浦東、真如,這是上海中心城區的次中心城。上海郊區有沒有?沒有。松江第一家。”上海社科院教授郁鴻勝說,“你看,這就是亮點。”在他看來,抓住了這個亮點,松江就能找準商貿定位,加快發展步伐。
事實上,截至2010年末,20129個商業網點已遍布全區,多個商業特色街區也帶動著新老城區的發展。商業體量也由原來的“小”、“散”、“雜”逐步轉向規;木C合購物中心。尤其這兩年,除了三湘財富廣場、新橋綠地金御廣場、浦南生豬屠宰中心等項目相繼建成開業外,松江萬達廣場、納米魔幻城、深坑酒店和廣富林等14個項目也在順利推進。而一些新興商業業態的發展,如電子商務功能項目的建設等也推動著商貿發展。
多樣化業態格局形成
“在未來的3至5年內,我們將計劃建設一個與松江新城相匹配的商業中心。”區商旅委黨委書記、主任許銀章說,當前,松江已形成了以松江新城商業中心為重點,社區商業和新市鎮商業、旅游區特色商業相結合的多層次發展格局。百貨店、購物中心、大型綜合超市、大型專業店、專賣店、大中型品牌折扣中心等商貿業態呈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豐富的商貿業態,聚集而來的必然是人氣、消費的雙增長。今年4月份,據區商旅委聯合市商務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松江區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松江消費者在本地的消費占比較高,且消費潛力日益增強。同時,當前各商圈也初步形成了錯位競爭的格局,輻射范圍日益擴大;百貨店、購物中心和大型賣場等大型商業業態刺激消費增長。以人氣最高的地中海商業廣場為例,去年,其全年累計營收達7.7億元,增長10%。
同時,多種商貿業態巧借各種傳統和特色節慶活動,大大提升了發展潛力。今年的跨年營銷、消費促進月、“五一”促銷等帶動節假日消費持續上揚;佘山元旦登高、松江青島啤酒節等節慶品牌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今年的佘山元旦登高網上報名開通僅83分鐘,5000個名額就全部滿額,而青島啤酒節參與市民達7.2萬人次,銷售啤酒81噸,銷售額同比增長逾八成。
電子商務發展穩步向前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2年,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7.85萬億元,同比增長30.83%。其中網絡零售交易規模達1.32億元,同比增長64.7%。網絡時代,電子商務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在今年的區縣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市發改委區域經濟處處長張浩稱,近幾年,上海中心城的實體商業都在走向衰落,但嘉定、普陀、青浦等幾個區域建電子商務平臺,其貿易交易量增長迅速。因此,“松江新城要依托全市的商貿總體功能建設,必須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功能區。”
事實如此。近幾年,松江的“涉電”企業逐年增加。據區工商部門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區工商登記含自制網頁經營內容的企業達5500余戶,經營范圍含電子商務的企業達1100余戶。其中,在流通領域注冊的大型網上商品交易企業有10余家,如郵康電子、購酒網等;。去年,區內6家流通領域規模較大的電子商務企業共實現銷售約1.73億元,稅收179.46萬元。
雖然我區發展電子商務起步晚,但近一兩年的發展勢頭強勁可觀。如起步于2011年下半年的“購酒網”,目前已是全國第三大網絡購酒平臺,據負責人趙小偉介紹,今年,該電子商務平臺的營收增幅已突破200%。同樣,原本主打實體營銷的名酒坊,自去年起建立了電子商務平臺“久悅酒”,負責人單紀根說,從一開始每月營收三四萬元,到今年7月份的65萬元,8月份的130萬元,當前線上線下資源互通,增長速度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