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車間里轟隆隆的機器聲,許勇強身著藍色短袖工作服,戴著防油手套,爬上一臺機床加料?吹搅硪慌_機床亮起了紅燈,便趕緊過去,不慌不忙打開沾滿著油的箱蓋,仔細調節了一番。偌大的車間里,上百臺機床,十幾個像他一樣的工人穿梭著。沒有交談,沒有停歇,空氣中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機油味。這就是上海精密軸承有限公司磨削甲班的工作場景。這個班組剛剛被評為2013年度區優秀班組。
這個班組一共17個人,平均每天須磨削軸承4萬個左右。而是否按照標準進行精細磨削直接影響到最后裝配,需精細到微米。稍有差池,就得全部返工。據管理人員統計,磨削甲班的產品質量都領先于其他班組。是什么能讓17個人一致地這么精細?原來,他已經在這個班組做了十幾年的磨削工作,是班里的老師傅了。這個班里,像他這樣的老師傅還有好幾個。說是“老師傅”,年齡卻都不超過40歲。老師傅傳、幫、帶新進的班組成員,工作不分彼此,磨削的五道工序,個個都會操作。“沒什么,這很平常。”班長許勇強靦腆地摸了摸后腦勺說,“我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大家一起完成任務。”
遇到個別新員工不適應,老師傅就會主動找他談心,手把手幫助他提高技藝,再加上公司每月一次的培訓,這些員工很快也就適應了。“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吧。最難的是調機床尺寸,我們常常是好幾個人一起想辦法。其實每天都會碰到機器上的小問題,但努力解決以后就會覺得很開心。”許勇強說。
正因為調機床難,班里專門安排了五個調機床的“專職責任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拿手的活兒。有時,某個機床出問題了,擅長的人剛好休息,這時只要一個電話,他就會立馬趕來,隨叫隨到,一切以公司的利益為重。許勇強說,難能可貴的是,工作上不管什么時候有需要,他們班組每個人都會隨叫隨到。
據介紹,該公司內部設立了鼓勵員工努力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并提出改善方案的“改善提案獎”。去年,磨削甲班的“老師傅”黃瑞峰提交了“將加工外圈的一些尺寸較大的砂輪用過之后回收再利用來加工其他型號產品”的提案,這項提案大大節約了公司的生產成本,獲得了公司的獎勵。由于機器滿身是油,盡管他們穿了防滑鞋,但是爬上爬下的時候還是有可能會滑到。許勇強就提了一個“給機床的踏板增加防滑網”的改善提案?此破匠,卻甚是用心。
他們樸實無華,面對無言的機器,卻是內心滾燙。“他們是我們這里的寶啊。”一名公司管理人員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