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夜晚,廣富林工地里的富林湖音樂噴泉與漂浮在水中的燈光屋景、岸邊的華表燈柱,在夜空中交相輝映,成了松江市民暑夜納涼的新去處。而在富林湖底,占地4萬多平方米的停車庫也已經啟用,是國內目前最大的湖底車庫。一個廣富林,盡攬千年上海歷史變遷,廣富林古文化遺址公園正一點點撩開神秘的面紗。
規劃占地1平方公里的廣富林項目,包含文化展示區、農田保護區和古鎮改造區等幾大片區,周邊還設計了體現休閑、居住功能的中式院落等。占地120畝的文化展示區,由三座中式建筑風貌的“水下文化展示館”組成。其中,交流中心已全部建成,展示中心和演藝中心正在裝修,預計年內建成。建成開放后,交流中心將開展各種國際專業的博物、考古和文物交流活動;展示中心將梳理歷史脈絡,通過考古現場挖掘出的文物,輔以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模擬展現松江從元代到現代的歷史演變。
文化展示區還包括道教文化展示館三元宮、佛教文化展示館知也禪寺和宗教藝術館三重塔等建筑在內的宗教文化建筑群。除已開放的知也禪寺外,工地西南角的“文昌閣”、“城隍廟”和“關帝廟”,預計將于今年底完工。屆時,將以一東一西兩個宗教區域,還原廣富林的宗教祭祀文化。
依傍沈涇塘的廣富林地區,自古就是水陸交通要隘,集鎮繁榮富庶。在未來的古鎮改造區,將能看到廣富林古鎮的歷史風貌。該區域將建500米商業街、汽車旅館和院墅賓館等。此外,各類酒店、餐飲配套設施也將逐步建成。占地170畝的農田保護區按季節種植玉米、向日葵、水稻、佘山水蜜桃和倉橋水晶梨等。
傳承歷史文脈,未來在遺址公園內還將建設20多個大小主題博物館。其中,陳子龍紀念館將展示陳子龍生平、成就和作品展;外觀酷似三個瓦罐的考古遺址博物館,將用以展示考古發掘出的石器、陶器和青銅器等文物;富林瓷窯展示館將展示古陶制作流程和工藝,并在現場完成創作和燒制;海派文化藝術館將展示書畫、攝影和新媒體作品等,內容涵蓋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考古文化等多個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廣富林的開發建設始終注重保護原生態肌理,區域內的所有河道、池塘、樹木、古道以及歷史建筑等,都進行了測繪、編號。此外,項目還大量運用自然采光、太陽能屋頂和墻面立體綠化等現代節能低碳手段。據悉,廣富林建筑群中,太陽能光電板的安裝總面積達2085.8平方米,太陽能發電系統總發電量約為166~187千瓦時,可以滿足廣富林遺址公園約50%的照明用電。
目前,廣富林遺址公園內作為配套的城市咖啡、禪茶館和富林面館等都已試營業,最近周末每天要接待2~3萬人次。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廣富林工地仍在施工,尚未正式向市民開放,市民參觀時需注意安全,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