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暴雨過后,天氣悶濕,上海辰山植物園的野蘑菇瘋長。從一號門到展覽溫室的一路上,各種各樣的野生菌類植物鉚足了勁,成群成簇地探出了“小腦袋”。
記者看到,植物園綠環竟成了“蘑菇小道”,沿路綠坡上、樹蔭處、草坪上冒出大片大片的菌類,大大小小、形態各異。尤其是南側綠環,樹種豐富,地勢平緩,土壤層較厚,有合適的濕度條件,能夠讓真菌在這里真正“安營扎寨”,不至于被雨水無情地沖走。
據觀察,春景園附近的野蘑菇比兩個手掌還大,華東植物園外草坪上的蘑菇則比指甲還小。粗粗統計,有六七種之多。
這些蘑菇有白的、褐的多種顏色,讓人很想采摘回家。“這些蘑菇能吃嗎?”對此,植物園專家介紹說,野生蘑菇種類很多,有的可以吃,有的可入藥,有的含劇毒,“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志,品種多達上百種,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非專業人士難以分清有毒還是沒毒。”“我們會在園內貼出告示,提醒入園游客不要采摘蘑菇。”植物園科普部部長王圣芹表示,園方將在貼出公告提醒市民的同時,及時清理園內的野蘑菇。“預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還是不去采食。最近天氣潮濕悶熱,野蘑菇又是給點雨水就‘燦爛’的性格,希望市民看到野蘑菇的話,不要隨意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