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畝魚塘在陽光下泛著波光,尾尾青魚時隱時現。池邊,幾只肥壯的大閘蟹正“橫行霸道”爬上了岸,遠處不時傳來一陣雞鳴聲……這是小昆山鎮蕩灣村村民潘雷明的水產專業合作社,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蕩灣里。在這里,留有蕩灣村最后一絲農家氣息。
蕩灣村是目前小城鎮試點中實行拆舊建新的其中一個村。位于蕩灣村西部就有這樣一片標準化魚塘,在拆舊后可能會被復墾為農田。“當時就想,不如我將它買下來,養養魚蟹,開個特色農家樂。”潘雷明說,原先他靠捕蜆為生,經常撐著船在河道里來回穿梭。今年,他將300畝標準化魚塘承包后,養起了青魚,同時還養殖大閘蟹,“我的魚就是蜆子養大的,口味和別家絕對不同。”
蕩灣里面積雖不大,“產業”卻十分龐大。除了水產養殖業,潘雷明還開辟出了一小處果園和蔬菜地,種起時令蔬果,果園里還散養有土雞、土鴨。合作社里,工人約十來個,互相都是熟悉的蕩灣村村民,在這兒共同經營著家鄉產業。“吃的是面前菜地的菜和周邊魚塘的魚,蕩灣里是完全原生態的農家樂,會成為蕩灣村的標志。”潘雷明說,如今他的浦江大閘蟹和螺螄青咸魚干禮包的銷售量都不錯,農家樂的生意雖不是爆棚卻也是日日滿座,這讓他深深慶幸:“即便蕩灣人離開了他們世代居住的村落,仍然能在蕩灣里見到家鄉的菜地,品到家鄉的味道。”今后,他還將引進室內釣魚、現實版“開心農場”等趣味項目,將蕩灣里做成更為專業的現代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