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明確的36個“四新”經濟“抓手型”領域中,松江已在27個領域形成一批優質和有代表性的企業和項目。這些集中在工業機器人、3D打印、網絡信息安全服務、供應鏈管理與服務等領域的“四新”企業和項目,正加速推動松江的轉型升級,向“四新”模式換擋。
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構成的“四新”,是眼下上海產業經濟積極培育的重點領域。在區經委負責人看來,“四新”經濟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遷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也將是未來松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搶抓“四新”經濟發展新機遇,松江明確了以智能制造、制造服務和跨界融合等為重點的發展方向,并集聚形成了一批新型的產業板塊。用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的技術升級,近年來,工業機器人制造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松江制造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研發關鍵零部件伺服電機的博建電子,攻克高精度液壓系統技術的龍工液壓,專業生產機器人本體的庫卡機器人,專業制造消防機器人的格拉曼,研發車身焊裝系統的柯馬,應用機器人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的蒂森克虜伯、晉拓金屬等,紛紛嶄露頭角,帶領全區制造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而眾辰、大速和大同等企業專業生產節能變頻產品,是松江傳統制造向綠色低碳轉變的典型代表。在智能電網領域的暉保智能,是業內能源智慧化、數據垂直化領域的開創者,目前國內80%以上的光伏電站都在使用其專有產品與專業技術。
將制造業與服務業相融合,形成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近年來,區內重點企業紛紛轉型,正泰電氣通過輸變電系統裝備集成,發展國際總包工程業務;佳豪從單純的船舶工程設計,拓展到了設計工程總承包等現代服務業務;斐訊則致力于向用戶及客戶提供移動終端、數據通信產品、云計算和ICT等各種軟硬件及整體解決方案。傳統產業也積極探索新模式、開創新業態,21cake應用“中央工廠+網絡平臺+冷鏈配送”的新型商業模式,實現產品五小時內從訂貨到送貨上門;日播等一批優秀服裝企業逐步將生產外包,自己潛心研發和品牌運作。
基于供應鏈和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應用,已成為松江越來越多企業的新選擇,并催生出了一批新業態來。來伊份積極推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模式;泰億格電子通過“康復云”平臺的推廣運用,實現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網絡化覆蓋;曼恒基于3D打印技術、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打造了一個基于互聯網云存儲的O2O模式的3D打印服務平臺。
“四新”企業集聚,催生出了一批新的產業板塊集聚區。在漕河涇松江園區,一條3D打印的產業鏈條正在形成;而在柯馬、庫卡機器人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以新橋、九亭、泗涇為主的“北部區域”,以及以小昆山、開發區西部新區為主的“西部區域”兩大機器人產業板塊。“四新”經濟引領轉型,近年來,松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
據統計,2010年至2013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實現產值2596.38億元,總量規模位于全市第四位。2013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667.42億元,占全區工業總量的17.6%;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總產出214.02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科技服務業總產出49.63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1.7%。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