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上海慶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袁俊驊忙得不亦樂乎。這個月底,他在車墩鎮新開的食品加工廠就要投產了。從不足5平方米的攤位,到如今1500多平方米的工廠;從一個腳蹬三輪車、走街串巷吆喝的小菜販,到一家集食堂管理承包、食品原料配送和深加工為一體的專業化餐飲企業總經理,為了實現讓老百姓的餐桌更加安全健康的夢想,黑龍江人袁俊驊用了十二年時間。談起他的創業經歷,36歲的袁俊驊笑笑說:“創業是辛苦的,但因為有夢想,創業也是快樂的。”
起步是艱難的——“一天只吃2塊錢的面條”
采訪袁俊驊,是在一個周末的早晨。由于趕時間,他買了兩份水餃到辦公室,和一位同事邊吃邊接受采訪。不一會兒,同事吃完了,正準備收拾,袁俊驊發現同事碗中還剩了兩只餃子,便夾過來塞到自己口中:“別浪費了。”
2000年,21歲的袁俊驊懷揣著創業夢,從黑龍江的一個偏僻農村來到大上海。由于家境貧寒,初到上海時,他身上只有幾十塊錢,連飯都吃不飽。“一天只吃一頓飯,一頓只吃2塊錢的面條,連澆頭都沒有。”想起那段最艱難的日子,袁俊驊苦笑了一下。放棄,還是留下?經過艱難的抉擇,袁俊驊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尋找機會。隨后的兩年里,他在洗車店干過,在化工廠干過,干的都是苦力活兒。
善于動腦筋的他逐漸發現,在這座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市民的餐桌是個巨大的市場。于是,他憑著在老家種過農田、賣過蔬菜的經驗,用兩年打工攢下來的幾千塊錢在位于浦東的上海農產品批發市場租下一個攤位,當起了小菜販。
付出總有回報——“成為90多家單位的供應商”
每天清晨,當市民們走進菜場,精挑細選各種新鮮蔬菜的時候,哪里會了解那些賣菜人的付出。袁俊驊每天凌晨1點就起床,自己開貨車進貨、分貨,白天還要在攤位前守著,很難睡上一個囫圇覺,每天的睡眠時間加起來也就五六個小時。但他始終咬牙堅持著。
后來,愛人也來到上海幫他料理生意,“懷孕那年,她白天幫我賣菜,晚上回到十幾平米的出租屋休息,下雨時還要起來用臉盆接漏下來的雨水。”說到這里,袁俊驊臉上露出深深的歉意。功夫不負有心人。袁俊驊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2003年,他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即上海慶彰食品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萬元。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客戶,是一家飯店?蛻魹榱丝简炘◎,每天只讓他送一些蘆筍、綠葉菜等易損且便宜的蔬菜。袁俊驊為了保持蔬菜的新鮮度,每次都堅持用箱子將菜包裝好,避免擠壓。
一個月下來,袁俊驊為這家客戶送菜的金額才1000多塊錢,遠遠低于成本。但他認為,越是這個時候,就越是在考驗生意人的良心。兩個月下來,客戶把大量的訂單給了他。正是靠著這種堅持和誠信,袁俊驊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最多時成為90多家單位的供應商,涵蓋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工廠、酒店等。”
為夢想而努力——讓市民吃到“舌尖上的放心”
近年來陸續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讓袁俊驊陷入深思。在他看來,從事食品行業,說到底靠的是良心。袁俊驊從小在農村耕田種地、放牛養雞,記憶里都是青山綠水,吃的也是天然、綠色健康食品。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 一些無良商人竟然開始從人們的餐桌上賺起黑心錢,這些人都是這里出了問題。”袁俊驊指了指自己的心臟。
正是這個原因,在公司逐漸壯大后,他便設立了自己的農場基地,從貨源上做到100%放心。2014年,公司旗下的凈菜加工廠在松江落成,采用臭氧洗菜機、高壓洗菜池、恒溫冷藏室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確保食品質量。今年3月,公司取得了調味料和肉制品兩項生產許可認證。
看著新廠房,袁俊驊躊躇滿志。公司計劃繼續在崇明、海門、啟東等地設立蔬菜種植基地,還將建立自己完整的冷鏈運輸體系,“確保讓市民吃到‘舌尖上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