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銅墻鐵壁的財務安全機制,卻還是防不住“有心人”的窺伺,我區一家公司在核對賬務時發現,賬上有15萬元離奇失蹤,遂報警求助。區公安部門介入后,迅速將嫌疑對象——身為公司出納的吳某抓捕歸案,目前吳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公司在核對賬務時發現,多筆報銷憑證上的金額有改動的痕跡,經與申請報銷當事人核實,發現憑證上的金額與當事人實際拿到的款額明顯不符。其余的錢款去了哪里?這些錢又是怎樣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公司的銀行賬戶上轉出去的呢?這些問題引起了公司內部管理層的高度重視,遂向警方報案。
警方調查發現,其余錢款都轉入了在該公司工作多年的出納吳某的私人賬戶上,吳某隨即被警方抓獲。雖然嫌疑人已被成功抓獲,但是,公司方面還是對本應萬無一失的安全機制竟然仍被鉆了空子一事感到費解。原來,該公司為了財務安全,設計了一套取現密碼安全機制,由公司兩名專人,即吳某和一名高管分別掌握公司賬戶密碼的前幾位數字和后幾位數字。
那么吳某是如何僅憑所知的一半密碼來侵占公司錢款的呢?據吳某交代,有一次,他偶然發現,知悉另一半密碼的公司高管正在輸入密碼,便將偷窺到的幾位數字暗暗牢記于心。在其后近一年的時間里,吳某先后多次以報銷各類費用的名義,從公司銀行賬戶轉出錢款到自己的私人賬戶,用于家人生意上的資金周轉和日常生活開銷。為了掩蓋犯罪事實,吳某在作案后又將報銷憑證上的金額篡改,使其與轉出錢款的數額一致,但最終還是逃避不了形跡敗露、被依法刑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