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浜鎮新浜村,每天清晨5點多,養鵝老人宋國青便早早出門,來到鵝塘旁,為1000多只散養的白鵝喂食。羽毛潔白如雪,白鵝成群在水中撲閃翅膀,自由嬉戲、歡騰,身影中,傲嬌的姿態映出碧波微漾,仿若畫中游。鵝塘“藏”在遠離公路的河道深處,探路進去,一片美景豁然開朗。
今年67歲的宋國青,養鴨、養鵝已經有40多年的經驗,而這片占地3畝多的水塘,也幾乎是當地最后一片鵝的養殖場所。宋國青說,與老伴倆人,算得上一輩子以養鵝、養鴨為業,未曾得閑。
今年1月,宋國青新近了一批鵝苗。越冬之后,鵝長勢喜人,半年間,1000多只鵝苗就從毛茸茸的小模樣,都變成了平均6公斤以上的大鵝,其中,有八成是母鵝。一日兩次,宋國青在棚中為白鵝調制飼料,宋國青堅持用天然飼料,以毛豆、青草、大麥和玉米粒為主食,待鵝成熟之后,再加入豆粕、魚粉等,以增加營養。
因為喂養得好,這兩日,母鵝陸續開始產下第一批鵝蛋,之后,每只鵝保持以2-4天產一枚蛋的頻率。“鵝渾身都是寶,鵝蛋、鵝毛。”宋國青介紹。白鵝初長成時,以銷售鵝蛋為主。近兩年,因為市場行情不錯,每次,會有專門的鵝蛋收購者上門收購。據宋國青介紹,鵝蛋“論個兒賣”,每只蛋賣3元以上,最高時,每個能賣到8.5元;鵝毛也有好價錢,單只鵝的鵝毛,售價為15元;而市場價一只鵝也能賣到150元以上,如此一來,一年的收入并不算低。
宋國青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早些年,在新浜村因為有專門的畜牧基地,不少人像宋國青一樣,在基地中專職飼養雞、鴨、鵝;后來,養殖人越來越少。而宋國青對飼養行業有感情,一直堅持下來,承包了白鵝養殖基地。如今,他也成了村里僅剩的一戶了。因為養鵝有經驗,每年,統一的鵝苗、統一的防疫、統一的飼養規范和收購,為宋國青帶來了好“收成”,日子過得紅火。近兩年,還為兒子在松江城區購置了新房。
盡管宋國青已年屆古稀,但仍然堅持每天在水塘旁勞作。近些年,道路設施發展,臨近的水塘已被建設征用,也有不少水塘,陸續被村統一收回復墾變成了農田。“要不了多久,這些地就也被收回了。”宋國青說,他沒有遺憾,“到了那個時候,就準備好好地歇一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