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五點鐘,便有不少人早早守在荷塘,只待品賞荷花從含苞待放漸次盛開的美景。在新浜鎮,千畝荷花盛放于荷塘,夏日在鄉間穿梭,圖的就是這難得一見的濃濃野趣,如此,在這個“芙蓉小鎮”,一年一度的荷花節,引得四方游客慕名前來。多年來,小鎮賞荷使得當地農業旅游業變得火熱,而今年,一株荷引出的致富經,卻遠非這么簡單。
渾身是寶 皆成文章
清晨,荷塘基地附近,因荷花節而設立的農產品銷售點,蓮蓬的叫賣聲,引來了好生意,遠道而來的游客紛紛駐足問價。由于是在原產地,售價只有尋常市場價的一半,頗受游客歡迎。今年,600多畝的蓮蓬種植產區,頭一回將蓮蓬作為農產品正式推向市場。除了零售外,還有精品打造的禮盒裝,這很快就成了今夏新浜農產品的一大特色。如此,3000個蓮蓬頭畝產量,為當地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收益。“一株荷”究竟可以做出多大文章?
不單是蓮蓬,荷花、荷葉、藕,還有少見的藕邊、藕芽,就連荷的莖稈、荷葉蒂托等,也被逐一開發成了好食材。將特色“荷花宴”植入農家樂餐飲鏈,今年,以荷花為主題的創意菜肴愈發豐富,在新浜,雪浪湖、荷花公社、荷花垛等一批農家樂因此被帶動起來。不但如此,今年,主辦方還首次委托國內知名的水生蔬菜加工商,將這些新鮮的食材批量加工成了速食品,如壓縮包裝的泡椒藕芽,嫩脆爽口;將荷葉去掉葉其中粗厚的部分,只保留薄而細的葉邊,每100斤制成3斤的養生茶,清涼祛暑。自去年至今,僅荷葉茶銷售已達2噸,還有藕粉等,紛紛成了當地農產品的新特色。
荷產業鏈 布局成型
因荷而生的資源,要想被搞“活”,還遠不止開發農業旅游這么簡單。近些年,在政府引導下,當地成立了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上海維根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
而今年,合作社首次與中科院實現技術聯動,建立起了種苗基地,由農科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在種苗基地,2000多個來自印度、美洲都世界各地的荷花、睡蓮品種成為種苗基地的育種庫,未來,將有千余個品種被陸續引入新浜。如此,未來可觀賞性荷花將日漸增加;由于具備了自主繁育能力,相比從前,每年不斷投入的引種成本節省了,還可實現對外的種苗供應。
有 苗基地做產業支撐,一條種“荷產業鏈”逐步完善。根據市場需求,合作社將實現統一規劃和運營,進一步將這條荷產業鏈做大做實。每年9月至次年初,在藕的盛產季,200畝食用藕種植基地成為滬上的主要供應商,畝產可達2000公斤;每年3~5月,種苗供應將成為主要市場;而到了荷花盛開季,千畝賞荷區不但帶動起了農業鄉村游,除此之外,盆花、切花帶動的花卉產業也變得火熱。今夏,荷花的花卉日均銷售已達幾千枝。
“以荷花鄉村游為亮點,帶動二、三線產業項目進一步挖掘,資源供應有了穩定性,可以保障生態游,花卉生產、農產品銷售和種苗基地的多條線發展。”對此,上海新浜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陸偉冰表示。如此,這座“荷原生態景區”已為新浜帶來年增收約七八千萬元,而未來,這一數字有望繼續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