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日報》一根醒目的白色桿子豎立在蔬菜大棚邊,上面安裝了攝像頭、風車葉片……這是銅陵縣三泉現代農業示范園里的農業物聯網設備。
“它可以監測大棚里的溫度和濕度,測出風向和有害氣體,連土壤酸堿度、農田用水的礦物質是否超標也會弄得一清二楚。”三泉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正國告訴記者,受益于農業物聯網,公司糧庫內的溫度、霉菌等情況盡在掌握中。
近年來,我省先后啟動實施了農業物聯網工程、農業部大田生產物聯網試驗區工程、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行動、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程,初步形成了大田生產物聯網省級平臺體系框架,建成了一批農業物聯網示范縣、示范點。截至6月底,我省開展農業物聯網建設和應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295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表示,當前,必須借鑒現代工業理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升工業機械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組織化、集約化水平,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樹立品牌意識,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想買茶葉?打個電話,或者網上下單,黃山市徽州區長青茶葉合作社就可以快遞發貨了,方便快捷。“今年茶葉八成以上是‘坐在家里賣掉’的。”長青茶葉合作社負責人杜長青說。
“‘互聯網+現代農業’對推動我省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加速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省農委主任孫正東說。今年上半年,我省應用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達到778家;全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0.52億元。
當前,我國農業仍面臨著投入巨大、效率不足的問題。“大數據可以推動農業由‘高投入’向‘精投入’轉變,由‘高產出’向‘優產出’轉變。”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許世衛說,“此外,統籌國內國際農業數據資源,及時發布,還可以有效引導市場,提升中國農產品市場話語權。”
在日前舉辦的“互聯網+現代農業”高端大講堂上,我省舉辦了郵樂農品網地方館開館儀式。郵樂農品是中國郵政集團與省政府聯手打造的大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按照規劃,今年我省16個市和省農墾集團全部建立特色館,50%以上的縣(市)和農業區建立特色館,2016年上半年實現全覆蓋。
在大講堂上,以色列農業互聯網實驗室工程師里昂斯拉沃金展示了以色列智慧農網灌溉系統:天氣傳感器掌握日照強度、風力、空氣濕度和降雨信息等,可以預見每日用水需求;葉片傳感器掌握作物氣孔開放和光合作用總量的信息,提供作物水壓力指數……
“太先進了!”臺下聽眾驚嘆。“互聯網+”將快速推動智慧農業發展。“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融合,要把握好新一代感知、通信、計算與智能化決策支持技術的創新研究,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城鄉統籌與和諧發展,解決‘三農’發展中最為緊迫的問題。”汪懋華說。
“我們將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以發展綠色安全農產品為目標,建設全過程的產品質量追溯、全產業鏈的生產經營、全要素的服務滲透。”孫正東說,我省將重點抓好五項工作。以大田物聯網區域試驗為抓手,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用物聯網技術;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重點,開展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以“1112”示范行動為抓手,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以農業大數據集成應用為方向,加快農業信息平臺建設;以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示范為依托,推動農業信息服務向鄉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