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末,中山街道就提出了區域聯動發展思路,即以商務區建設為核心,帶動功能區、中山工業園以及南片老城區的發展。“十二五”期間,經過五年堅定不移的持續推進,各板塊發展重點突出、成效明顯。2014年全街道實現財政總收入20.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45億元,均比“十一五”期末翻了一番,提前一年實現了這兩項指標的“十二五”目標。與此相對應的,是城市功能更加優化,民生保障更加完善,整個區域呈現出勃勃生機。
商務區:一張藍圖繪到底
作為全新建設起來的松江新城國際生態商務區,具有先天的規劃優勢。自2010年5月規劃落地以來,就在朝著建設擁有核心商業廣場、高星級酒店、商業商務配套以及適量綠色住宅的新城生態商務區這一目標前進。如今,商務區已出讓土地988畝,剩余755畝計劃兩年內陸續出讓。一個具備中央景觀湖、大型開放綠地的商務區總體框架已初步形成,預計“十三五”期末將全面建成。2014年5月30日,園區核心項目萬達廣場順利開業,開業以來始終保持高漲的人氣,月均營收突破億元,月均人流量近180萬人。在萬達廣場的輻射帶動下,萬科、信達、上坤等三個綠色生態住宅項目受到購房者的廣泛青睞,月星家居、富悅酒店、三迪地產等功能性項目也將于今明兩年集中竣工運營。
功能區:二次開發盤活存量
和大多數原先的鄉鎮級工業園區一樣,功能區原來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和要求,因此,從2010年12月起,中山街道就對其進行了二次定位,重新編制以發展城市經濟為主導的園區控詳規,通過土地的回購和再出讓,促進園區二次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條回購和出讓資金良性循環的老工業區轉型發展之路。
園區原有土地約3300畝,目前已回購土地567畝,再出讓185畝,不僅實現了回購成本和土地出讓金的收支平衡,還盤活了大量土地資源。吸引了恒大等知名企業投資開發,并在茸平路、茸梅路十字路口周邊初步形成施惠特廣場、福都廣場、盛茸廣場等回購后再出讓項目集聚的商業商務中心。實現形成融商業商務、生活居住和都市型工業于一體的城市綜合經濟園區這一目標指日可待。
中山工業園:構筑平臺追求轉型
長期以來,中山街道著力在工業園打造以重點企業為龍頭、若干骨干企業為補充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飛科、中聯、奔騰等一批優質企業與園區共同成長,形成了類型多元、具有整體抗風險能力的格局。同時,也在積極謀求與專業團隊的合作,構筑優質發展平臺。
今年5月,中山工業園與素有上海科技園區排頭兵之稱的漕河涇開發區,以及有中關村龍頭之稱的清華啟迪科技園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圍繞上?萍紕撔轮行慕ㄔO和松江打造滬西南創新走廊的目標,攜手打造真正跨界互聯、產城融合的“四新”經濟平臺。
老城區:發展成果惠及居民
老城區板塊的改造,核心目標是改善民生,同時推動城市功能和風貌的優化。作為鎮改制而來的街道,實現農村城市化是中山發展過程中的首要任務,自2005年至今已完成遺留農村宅基地歸并1500多戶,剩余的135戶也將于今明兩年進行掃尾工作。而南片的老城區,不少居民還居住在建于上世紀中期的房屋中,為了使他們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中山街道自2013年開始啟動老城改造工作,重點推進云間路、松東路等區塊老城改造試點工作,目前共簽約436戶。
根據居民動遷和老城改造情況,中山街道已投入16億元建成3個動遷基地、3500套安置房,其中,中山文化苑一、二期安置基地毗鄰商務區,真正讓動遷居民享受到了城市化的住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