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接受創建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現場評審“大考”不到一個月,昨天(7月13日),松江區泗涇醫院又拿到了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的“入場券”——在市衛健委最新發布的《關于認定第二批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單位的通知》中,泗涇醫院榜上有名。(相關鏈接:【最新】滬第二批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單位出爐,這些醫院上榜。
與此同時,醫院最近新啟用的康復科也步入了正軌,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康復科專家入駐,與骨科聯手開展骨科運動康復一體化等日常診療服務,這更是為泗涇醫院創建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松江東北部區域性醫療中心創造了有利條件。
泗涇醫院康復科位于住院病區三樓東面,西面便是骨科病區?祻蛥^分為傳統康復治療室、高頻室、牽引區、物理治療室、物理治療運動區、步行訓練區、評估室等。
啟用首日,5名年齡20至60多歲不等的骨科患者及時開啟了“康復之旅”。38歲的曹女士便是其中之一,骨折手術后,她的左肘關節僵硬癥狀明顯,了解到醫院康復科接續服務到位后,她第一個來報到。
“過去人們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一百天不能大動,這其實是不科學的。”曹女士說,骨折以后,家人通過網絡平臺了解了不少骨折康復方面的知識,醫院康復科超聲治療、關節活動與運動療法相結合的康復治療方式讓她感到很放心。
“這樣的康復治療方式被稱為‘骨科運動康復一體化’,簡單來說,就是康復科與骨科聯手。”泗涇醫院骨科主任章新君介紹,康復科由上海九院專家直接入駐開展康復業務,盡管剛剛啟用,康復科與骨科已基本做到無縫銜接,康復科專家不僅參與康復治療,還參與骨科日常查房,“康復理念的前置有利于幫助患者抓住最佳康復機遇,這是‘骨康一體化’的顯著優勢。”
事實上,康復科的啟用只是一個開端。區衛健委介紹,2020年,區政府與上海九院達成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將泗涇醫院建設成為九院松江分院,全面提升泗涇醫院的醫教研發展。今年年初,上海九院委派一名醫療副院長到泗涇醫院指導建設工作。目前,雙方的重點合作項目——松江牙防所(松江區口腔醫院)建設已經啟動。未來,還將建設尖端醫療技術研究院和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松江分院,形成強有力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加強臨床研究和科研轉化合作。
除了引進市級優質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優質診療服務,醫院特色?平ㄔO也卓有成效。以院內重點?——骨科為例,2017至2019年共開展創傷修復、皮瓣修復等手術1000余例。2020年,該科室還獲頒了《一種用于四肢骨折的導航鎖定鋼板及其附件》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復雜性肢體創傷的病人截肢率較高,對于患者而言影響很大,能否保肢幾乎決定著他們未來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向來不怕麻煩、不怕困難。”章新君舉了個很典型的例子,前不久,45歲的外省市患者施先生(化名)剛剛結束了為期一年的“馬拉松式治療”——經歷3次住院、18次手術,這幾乎改變了他后半生的命運。
2020年,施先生因右下肢膝關節以下嚴重輾挫傷并伴有神經、血管損傷,抱著一線希望來到泗涇醫院碰運氣。“跑了好幾家醫院,都說保險起見,只能將膝關節以上的大腿截斷,否則肢體壞死、毒素吸收會有生命危險。”保命還是保肢?施先生并不甘心。
面對患肢神經、肌肉、皮膚等組織嚴重挫傷,因得不到足夠血液供應逐漸出現壞死的情況,泗涇醫院骨科團隊為施先生定制了個體化、分段治療的方案,采用多次清除壞死組織、皮瓣修復技術的辦法進行持續治療,最終成功為其保住患肢。“先期10次大大小小的手術主要為了保住肢體,后期手術逐步修復創傷。”手術醫生坦言,這樣的治療很磨人,醫療團隊和患者都需要有極大的耐心。
“抓建設、重服務,硬件軟件‘雙提升’,最終的落腳點是讓人民群眾滿意。”泗涇醫院黨支部書記夏春萍表示,接下來,醫院將以創建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區域性醫療中心為契機,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并舉,不斷提升服務內涵,加快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松江新城建設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