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泖港鎮胡光村面貌煥然一新。
白墻黛瓦的村落、碧波粼粼的小河、整潔寬敞的道路……村里的每個角落都“藏”著風景。在日前舉行的2021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論壇暨中國最美村鎮頒獎典禮上,泖港鎮胡光村榮獲“2021中國最美村鎮”治理有效成就獎。
近年來,乘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胡光村通過黨建引領,致力于打造極具浦南特色、集產業發展及人文素養提升為一體的“禾墨泖田”農村品牌,不斷完善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要“外在美”更要“里子美”
“黨建活動要與村里的產業和文化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整合現有資源,形成有特色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涵蓋為民服務的各項工作。”胡光村黨總支書記曹程麗說。
村里名為“禾墨泖田”的民宿已經運營一年時間,新建的“禾澗花甜”鄉村旅游體驗基地內有小動物園、蔬果采摘基地、攝影基地等,帶動了村里的閑置勞動力就業。據介紹,胡光村正在打造“禾墨泖田”農村品牌的產業和文化融合體,通過整合農產品銷售、鄉村旅游、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民俗體驗等,開拓鄉村文旅市場,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幫助農民實現增收。
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外在美”,更要“里子美”。胡光村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村里的“凌雁”健身文化團隊活躍在區、鎮舉辦的各項活動中,獲得了“上海市示范健身團隊”稱號。
胡光村還將“田間課堂”黨史學習教育與農耕文化相結合,讓青少年在學插秧、摘棉花、割稻子的過程中感受農耕的今昔差異。“我們還邀請老中青三代鄉賢來到‘田間課堂’,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共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胡光村黨總支委員張潤順說。
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胡光村堅持把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作為主攻方向,引導村民由“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剛開始清理這塊地的時候,村民們還想著在這里種菜,但當他們看到家門口有了漂亮的小花園后,便積極參與到裝飾和維護小花園的行動中來。”曹程麗指著村里一處帶草坪的小花園告訴記者,“瞧,這個秋千就是村民們做的。”
曹程麗介紹,胡光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起步比較早,但由于經費有限,主要是利用一些廢棄輪胎、瓶蓋等低成本的材料來裝點環境,村民們的主動參與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讓整治效果大大提升。胡光村還制定了生態補償方案,鼓勵村民主動拆除雞鴨棚,清理宅前屋后堆物,打造美麗庭院,并把野港隊和湯家浜隊打造成了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
此外,為鼓勵村民自治,胡光村還采用了積分制,使紛繁復雜的村民自治行為標準化、具象化,讓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將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在積分制的激勵下,村民們參與村里各項工作的積極性都提高了,村里的風氣好了,鄰里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和諧了。”曹程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