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至13日,第十三屆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3月4日晚上,中國國家體育場再度燃起圣火,世界各地人民共同見證這一振奮人心的時刻。在松江,市民們通過電視、電腦、手機等途徑收看了開幕式。
體育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
當晚,新橋鎮殘聯工作人員張倩云來到雅鹿新苑小區,與居民吳李明一家一同觀看了開幕式。吳李明平日里熱衷于參加各類活動,尤其是體育活動。2019年,他曾出戰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擔任智力組旱地冰壺項目的四壘,最終和隊友們一起為上海市贏得銀牌。
體育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他很淡定,賽前我問他緊不緊張,他說不緊張。”教練周以成在幾次閑聊中發現,吳李明很有運動員的天賦,于是重點挖掘他的潛力。訓練還不到一年,吳李明就在全國賽場上斬獲佳績。“我最喜歡冰壺項目了,我會一直關注。”吳李明說。
冰壺項目總是激動人心,中國輪椅冰壺隊在上一屆冬殘奧會上奪得冠軍,也是2019世界輪椅冰壺錦標賽的冠軍。與冬奧會不同,冬殘奧會的輪椅冰壺項目沒有擦冰者,對運動員的擊球精準度要求更高,對團隊整體的戰略、戰術執行都有著極高要求。雖然冰壺一度被稱為“最燒腦”的體育項目,但每次完美投擲球壺,實現預期目標后的成就感卻是無與倫比的。
從2014年開始練習冰壺項目、參加過兩次全國比賽的左惠春,如今是上海市旱地冰壺輪椅隊隊長。他是全隊的核心人物,也是大家的“定海神針”,總能在關鍵時刻穩定發揮,展現出一名老將出色的心理素質。本屆冬殘奧會開幕式上的精彩演出充滿中國特色,中國傳統文化與奧運文化的完美融合讓人嘆為觀止?吹进B巢變身冰壺賽場,左惠春大呼絕妙,無比自豪,表示會與隊友一起觀看所有賽事,感受激動人心的奧運時刻,一起為運動員加油鼓勁。
越來越多殘疾人融入社會
世界上有12億殘疾人,達到了總人口的15%,長久以來,這個群體一直是弱勢群體。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社會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注度與日俱增,越來越多殘疾人不斷融入社會,過著和健康人一樣的生活。
家住岳陽街道白洋小區的郁仁妹,早年由于工傷斷了3根手指,2012年隨著企業倒閉,她回到家中待業。2017年,社區開展人口普查,居委會請她參與協助工作,從此她的身影經常出現在社區里。這幾年,她還成為垃圾分類、助老助困、社區平安等志愿者。郁仁妹說:“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各種社會保障制度,都體現了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作為國力日益強盛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我很欣慰生活在這個時代。”3月4日晚上8時,她與同樣是社區工作者的幾名鄰居,一起在家中收看開幕式。
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障礙,成為運動員們敢想敢拼的人生賽道,在千萬次嘗試后被霸氣征服。“精彩的開幕式表演,從側面展示了我國殘疾人事業和殘疾人運動的發展成就。”區殘聯理事長王志堅說,“冬殘奧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它推動整個社會開展多樣性的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不僅促進了殘疾人體育融合發展,保障了殘疾人的體育權益,也讓更多的殘疾人通過參與康復健身運動走出家門感受體育的快樂,積極融入社會。”
在冬殘奧會開幕式上,參演人員中有30%是殘疾人。身為體育工作者,區體育局局長李江看完表演后心潮澎湃,感動不已。“改變始于體育。他們身殘志堅,讓我意識到體育改變的不僅是體質,更是意志,體育使人健康向上催人奮進。”運動員的拼搏故事蕩氣回腸,他們的自信笑容令人感動。他預祝中國健兒在這屆冬殘奧會體育賽場上取得好成績,為祖國爭光,一起向未來。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上,冰雪運動員已向世界展示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的奧林匹克精神。冬殘奧會的開幕將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友誼與團結、包容與關愛將通過這個國際舞臺再次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