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過年的味道,喜歡濃濃的煙火氣息里,一盒盒云片糕所帶來的遙遠而美好的回憶。
每逢佳節,家里都會準備很多水果和糕點,綠豆糕,桂花糕,馬蹄糕,海棠糕……但是,我最喜歡的卻是云片糕。
云片糕,單單是這名字,就讓人鐘情和迷戀。云,多么白,多么輕,干干凈凈地飄浮在藍天上。但是現在,它在我的青花瓷盤里,軟軟的,糯糯的,簡直不敢用手去碰觸,我怕一不小心,它就化了,融化在藍藍的青花瓷里,融在歲月深處,那么憂傷,那么甜蜜。仿若時光倒流一般,我沿著光陰的隧道,重回小時候。
冬天剛到,我們姐弟幾個就開始盼望過年。而盼望過年的真實理由,無非是想早一天吃到母親做的云片糕。臘八一過,母親便去集市買上好的糯米和白砂糖,豬油是自制的,芝麻也是自家種的,母親要把糯米反復清洗好幾遍,再扛到米廠去打磨,連夜為我們趕制云片糕。等到過年的時候,年夜飯的餐桌上,最醒目的就是桌子中間的一個大盤子,淺藍色的盤子上蓋著一塊四四方方的紅紙,當菜都上齊的時候,母親就揭開紅紙,于是,盼望已久的,雪白雪白的云片糕便呈現在眼前。紅紙留在云片糕上的隱約痕跡,更像一朵朵小梅花,吉祥又喜慶。那是美味,是幸福,是母親辛辛苦苦的汗水,更是歲月風風雨雨的見證。于是,我們姐弟幾個開始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里,歡天喜地地吃云片糕。
據說,云片糕的名稱,來源于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為一汪姓鹽商所奉茶點賜名時的筆誤,誤將所賜“雪片糕”之名寫成了“雲(云)片糕”,并一直流傳至今!度辶滞馐贰返诹刂幸矊懙溃“云片糕無過是些瓜仁、核桃、洋糖、粉面做成的了。”現在想想這些輔料和主料,都令人贊不絕口,垂涎三尺。而《中國民間食品》在“糕點類”只錄九個品種,“柳州云片糕”便占了一席之地,這又說明云片糕的重要性:“每斤熟耘米粉,下糖漿一又十六分之3市斤,花生油2市兩,香油1市錢。粉、糖、油混合后,用圓滾滾勻,再捶成硬朗的餅板,隔夜后,便可用切機(或用手切)切成一片片雪白的云片糕。如加入奶粉同制,則成為聞名的‘奶油云片糕’了。”光是這制作過程,便給人一種詩意的享受,帶有十足煙火氣息的詩意。
也許,云片糕并不是世間最至美之味,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回憶卻是心底永難忘卻的美好。小時候的年,因為云片糕而變得格外溫馨甜蜜,F在的年,因為云片糕而增添了無比厚重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元素。清脆的爆竹聲,紅紅火火的大福字,潔白剔透,入口綿軟,清香甘甜的云片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豐子愷說:云片糕,這個名字高雅得很,其白如云,其薄如片……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飛,我們大可用“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來題贊這景象……元朝的飲食文獻也有關于云片糕的記載:撒有桃仁、青梅、京糕條的云片糕,細膩柔軟,雪白芳香,呈現出美麗的云片狀,故得其名。由此可見,無論今人與古人,對云片糕的鐘情與喜愛,都已到了愛不釋手之地步。
最愜意的事,當數過年這一天,窗外是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和紅彤彤的大燈籠,屋內則被陽光照射得暖融融的,我坐在藤椅上,一邊撕著云片糕吃,一邊聽著昆曲。昆曲又稱水磨調,和云片糕有著不解之緣和異曲同工之妙。
歲月的堤岸上,云片糕伴隨我們成長,伴隨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喜慶的吉祥年。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精神文明傳承和中國古老文化傳承,也是母親用勤勞的雙手,為我們打造的愛與呵護,幸福與感動。
越來越喜歡過年的味道。如果說,家是心靈的港灣,云片糕則是過年最永恒不變的主題。每每在辭舊迎新的鐘聲里,端起云片糕的時候,似乎就端起了歲月的燈塔。轟轟烈烈的氛圍里,云片糕在年夜飯的餐桌上,是那么醒目,那么令人憧憬和回味,令人幸福和凝思。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