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在習字的過程中擺脫“照貓畫虎”,將漢字文化學深悟透?近日,擅長甲骨文書法的松江書法家高金平將素日研究結集付梓,出版了一本面向中小學生普及甲骨文的讀本《畫識甲骨文》。該書精心遴選出100個字,以象形字體演變的形式尋根溯源,讓初學者和學生們學習、理解漢字流變,觸摸漢字之根。
“寫漢字的過程,與其說‘書’,其實也是一種‘畫’。”在高金平看來,從最早象形表意的甲骨文到如今流暢簡潔的簡化字,漢字字體形式不斷演變發展,其表意內涵卻始終有脈絡可循。他將從甲骨文時代起的不同漢字的象形演變加以整理,通過書法作品的形式加以表現,書畫相合、一一對應,揭示出漢字千年來的流變發展。在整理的過程中也進一步促成了《畫識甲骨文》讀本的誕生。
如何將抽象的甲骨文與日常使用的漢字建立連接,又能夠幫助中小學生快速理解學習?《畫識甲骨文》從教育部指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中的常用字表著手,精選出100個構型簡單、重現率高的漢字,由畫入字,以書法的形式勾勒出每一個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再到隸書的字形演變,同時配上生動形象的簡筆畫。
“學書習字不只要知其然,還應當知其所以然。而這本書便以‘畫’的形式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漢字的窗口。”曾參與出版本書的鳳凰少兒出版社原主編謝紅直言,通過科普讀本的形式將甲骨文融入日常漢字教學,在增進青少年習字用字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有力助推甲骨文的活化傳承。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